顧子明讓子彈飛深度解讀姜文(10年過去了再看讓子彈飛)
2023-09-22 14:44:56 4
2000年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被禁之後,他曾失落過一段時間,再後來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慘敗的三年後,他又推出了一部「半妥協」之作——《讓子彈飛》。
姜文站著把錢掙了,2010年的《讓子彈飛》收穫6.36億的票房,豆瓣也高達8.8分。10年過去了,再看《讓子彈飛》,才發現姜文暗藏了許多細節
一、新官上任被截胡
電影的開頭就以極其荒誕的一幕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馬匹拉著冒煙的火車,不西不洋的樣子,暗示的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故事背景。
火車裡坐著馬邦德縣長(葛優飾),和縣長夫人(劉嘉玲飾),兩人唱著《送別》,聽著師爺(馮小剛飾)拍著馬屁,吃著火鍋,看起來好不愜意。
但這一切都被山上窺視著馬車的麻匪們給盯上了,領頭的張麻子(姜文飾)自信滿滿的朝火車開槍,瞬間馬與火車分離,弟兄們全都跑下去,用斧子把鐵軌給攔腰截斷了。
火車被掀翻了,車上的官兵和師爺全都死了,只剩下縣長和夫人活著,馬邦德為了活命,假扮成了師爺,張麻子搶不到錢,於是就截了馬邦德的胡,帶著手下的七個兄弟和縣長夫婦,跑去鵝城當縣長了。
一入鵝城,女人們都在敲鑼打鼓歡迎新縣長上任,敲鼓的女人裡面,有一個叫花姐的,由周韻飾演,也就是姜文現實生活中的妻子。
不過,地頭蛇黃四郎(周潤髮飾)不甘寂寞,他直接叫管家胡萬(陳坤飾)和武舉人(姜武)抬了一個轎子,裡面放了一頂帽子,給張麻子當見面禮。
大轎子上放著的小帽子,暗指黃四郎瞧不起張麻子裝門面,打腫臉充胖子。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都還沒來得及發火,一個地頭蛇就迫不及待的,給了新官一個下馬威。
二、牆頭草
張麻子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乾兒子六子給他把門口被野草環繞的鳴冤鼓,給弄出來,因為張麻子本來就是個劫富濟貧的麻匪,所以當官後,自然是堅守最初的理念。
可沒想到,一把鳴冤鼓給整出來,就真的派上了用場,武舉人仗勢欺人,把賣涼粉的小販當球一樣,踢向了鼓。
人命在強權底下一文不值。
張麻子看到了想替他伸冤,涼粉販子卻為了保命選擇息事寧人,經過這次事情後,張麻子愈發篤定了要站著腰板來掙錢。
另一邊,馬邦德既然可以為了自保,假冒師爺,把老婆給張麻子當夫人,那他也可以為了錢,而出賣張麻子。
馬邦德眼見張麻子與黃四郎的爭鬥中,處於劣勢,轉頭就跟黃四郎告密了,由此間接害死了前去探風的老二,因為張麻子在交代任務的時候,旁邊只有一個人,也就是那個把張麻子一口一個恩人叫的——「師爺」。
這也就是為什麼就行動前,「師爺」掏出了一張康城的委任狀交給張麻子的原因之一,因為之前黃四郎查過鵝城上任的官員,的確是馬邦德,由此可見,馬邦德說的把康城看成鵝城的委任狀肯定是蒙張麻子的。
而後來馬邦德臨死前告訴張麻子自己褲子裡頭,放著的五張委任狀,也是黃四郎給的,試想一下,他當初上任鵝城縣長,都要夫人給他買單,他哪裡來的這麼多錢弄來這麼多張委任狀?
人之將死,其言將善,馬邦德最終還是不忍心完全把張麻子蒙在鼓裡,讓他回鵝城送死。
三、走上兩條路的革命者。
電影中有一場十分精彩的戲份,是張麻子和師爺赴黃四郎的鴻門宴,這時,六子剛剛被黃四郎害死,張麻子為了給他報仇,毅然赴宴。
為我們展現了一場三大影帝同臺飆戲,據製片人馬珂說,這場八分鐘的戲大概拍了一周,用了整整十萬尺膠捲,相當於一部小型電影的膠片總和!
兩人剛到黃四郎家,就看到了跪在地上的武舉人,胡萬和涼粉小販,黃四郎拿著長刀,跟張麻子貓哭耗子假慈悲的說,讓他當自己的「介錯人」,如果是他害死了六子,他就切腹自盡。
切腹自儘是日本人那一套,黃四郎此舉很有可能就暗示著他不僅僅是一個買賣鴉片的地頭蛇,很有可能是一個留學過東洋的革命黨人。
等到三人同上飯桌開始聊天的時候,黃四郎突然說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張麻子卻不動聲色的應付自如。
還有後面那個黃四郎交給假麻子的地雷,他直接說:「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1910,made in U.S」。
這一切都說明著黃四郎很有可能參加過辛亥革命。
他和張麻子也頗有淵源,張麻子告訴師爺,他原名是張牧之,17歲那年追隨過松坡將軍蔡鍔,可蔡鍔是何許人也,他是梁啓超的得意弟子,民國開國元勳,袁世凱的掘墓人。
兩人都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可革命之後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老三,老四,老五和黃四郎,實質上是一種人,黃四郎革命後欺壓百姓,販賣鴉片,而老三等人身為張麻子的兄弟,卻在師爺和花姐的誘惑下,背叛了大哥,前面提到師爺的計劃能成功實施,不被張麻子發現,就是因為他們三人在幫師爺打掩護。
而老二和六子,犧牲在了革命成功的前夜,老二是為了探聽敵情被害死的,而六子是為了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在黃四郎的鷹犬和圍觀群眾的起鬨下,剖腹而死的。
圍觀群眾看著從六子為了掏出來的一碗涼粉,轟然散去,沒有人在乎他到底吃了多少涼粉,人血饅頭好不好吃,圍觀群眾肯定知曉。
害死六子的,不僅僅是黃四郎的陰謀,更是圍觀群眾的隔岸觀火。
在這場革命下,老三等人和黃四郎成了背叛者,只有張麻子,才是革命堅實的擁護者。
四、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張麻子在師爺死後回城,想為死去的弟兄和師爺報仇,但他很清楚,他們才四個人和黃四郎的四百人相比,就是以卵擊石。
於是就有了滿城撒銀子九兒,和滿城撒槍荒唐的局面出現,可更荒唐的是,在張麻子帶著兄弟們全城鼓舞志氣,想要群眾們一起跟他去打黃四郎的時候,老百姓們手裡拿著槍,和地上撿的白銀去打麻將,都不願意拿著槍出現面對他們共同的敵人。
以前,魯迅先生曾對國人說過: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今時今日,張麻子遇到的就是這種狀況,群眾仿佛被奴役出了慣性,手上有錢有武器,都不願意站起來反抗。
只有當張麻子把冒充黃四郎的替身給當眾殺了,眾人才敢跑到黃四郎府邸,去衝破那個紙老虎般的鐵門。
一直以來,把群眾踩入谷底的,不僅僅是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而是植根於人心底的懦弱和從眾心理。
槍打出頭鳥,沒有人願意當第一個站起來反抗的人。
故事以黃四郎拿著那顆辛亥革命的地雷自爆身亡,老三等人和花姐去了上海,張牧之是喜歡花姐的,他跟在他們的火車後面,看到了穿著馬邦德衣服的黃四郎,頓時明白了怎麼回事。
原來他又被擺了一道,黃四郎搞定了最後想弄死自己的武舉人,和老三等人裡應外合,假死去上海。
革命並沒有勝利,準確的來說,革命才剛剛開始,騎著白馬的張牧之跟上了火車,繼續追逐著自己堅守的革命。(撰文:宋居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