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為何稱呼八桂(你知道廣西名稱的來歷嗎)
2023-10-16 12:35:28 3
知道廣西名稱的來歷較多,知道廣西為何稱八桂的人則相對較少。廣西還的「粵西」、「嶺西」之稱。
前不久有朋友向我問及廣西為何稱「八桂」時,我卻搖了搖頭。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筆者查閱了相關史料,最後解開了這個謎團。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學者綜合各種史料,已經出書作了不同的解讀。
山川,吳雲編著《典故》(中國旅遊出版社,2015.03,第181頁)有文《「八閩」、「八桂"都是指哪裡?》
還有覃忠群 廖汝年編《奇異事物溯源》(廣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06月第1版,第198頁)有文《廣西稱「八桂"的來歷》
戎榮光 羅竹林 劉聯友 編《廣西名勝古蹟旅遊圖典 桂北卷》(中國畫報出版社,2004.09,第201頁)有文 《廣西為何稱八桂》說得較為詳細。
甘毅著《鼓與呼 輿論引導策劃10論》(廣西人民出版社,2014.04,第165頁)有《何謂八桂?》一文,也做了多種解讀。
可見,對於廣西稱八桂的緣由是有多種解說的.
一是神話八桂說。相傳古時有一位仙女攜桂子飛過廣西,看到這裡美麗的山水而流連忘返,灑落八顆桂子,從此域內八桂成林……古代鄉試、會試一般在農曆八月舉行,時值桂花盛開季節,人們因此把考生登科及第喻為「蟾宮折桂」,及第者稱「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月宮中傳說中的寶樹便因此成了廣西的簡稱。
二是詩文八桂說。「八桂」最早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經》:「番禺之西,八桂成林。」是指廣西一帶多桂樹(八,是多的意思)。桂樹,包括藥用的肉桂和八月飄香的桂花樹。這兩種樹自古以來都以廣西最多出產,是標誌性的土特產。最早以八桂詠喻廣西的是南朝梁朝的詩人沈約《齊司空柳世隆行狀》有濤句「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嶷」。南北朝時庾信的詩,有「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之句。正式用「八桂」當屬「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這位被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盛讚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的「百代文宗」在他的《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詩中讚嘆:「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杜甫《寄楊五桂州譚》一詩也有「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之說。宋代楊萬裡有「來從八桂三湘外」的詩句。南宋晚期,王象之的《輿地紀勝》除將唐宋人士寫有「八桂」的詩文全都記載於靜江府卷下,還在靜江府的(景物)目中記有「八桂」、「八柱」、「八桂堂」條的解釋。《方輿勝覽》是宋代最後一本重要的地理總志,記靜江府「郡名」為「八桂、桂林。」這說明《方輿勝覽》除了認同「桂林」之別稱,又將「八桂」作為靜江府別稱正式寫入地理志中。故唐代以後,由於文人以八桂稱廣西,故「八桂」成為廣西的文化代稱。
三是歷史行政區劃八桂說。廣西稱「桂」和「八桂」,有歷史沿革為依據。 先秦時期,廣西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個郡,今天的廣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分及南海、長沙、黔中等郡一部分,為廣西設郡之始。現在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當時屬桂林郡所轄,故桂林郡之「桂」泛指廣西。 唐太宗貞觀後,分全國為10個道,廣西屬嶺南道。鹹通三年(862年)南道分為東、西兩道。 廣西為嶺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廣西後來行政區疆域的輪廓。宋朝的時候,全國分為15路,設有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南此開始。明代政府將廣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區域正式定名為「八桂」,明代官修的《大明一統志》明確記載:「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這是官書上首次以「八桂」來詮釋廣西行政區劃,「八桂」從此成為官方和文人學士的通用語言而流傳於世。 廣西也稱「粵西」、「嶺西」。廣東、廣西古為百粵地,合稱兩粵,因廣東、廣西各處百粵之東、西兩部,故稱廣西為粵西。
四是物產八桂說。廣西的桂樹有兩種,一種是觀賞性的桂花樹。一種是藥用的玉桂,是古代地方向朝廷迸貢的珍品。廣西盛產桂樹,堪稱「桂海」,南宋範成大著有《桂海虞衡志》。「八桂」之「八」泛指桂樹多而大之意。名聞天下的桂林,因桂花樹眾多而得名。
綜合地來說,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即是由桂樹多而得名。 1965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省郡,所以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廣西人喜歡以「八桂」作為廣西雅號,既溫文典雅,又反映了廣西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海內外廣西籍人士,多以「八桂子弟」"八桂俊傑"相標榜。
蔣廷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