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事如神的三國奇士
2023-10-16 11:18:09
三國時期,東吳有個奇士叫作虞翻,是個料事如神的奇士,平時惜字如金,但每言必中。
一
虞翻最早是會稽太守王朗的副手,此時小霸王孫策正在擴充地盤,兵臨會稽城下時,虞翻時逢為父服喪,來不及脫掉喪服,就急忙面見王朗,勸說其暫避鋒芒,早早跑路。
王朗不聽勸說,倉促應戰,結果兵敗,丟掉了地盤。
虞翻本來打算誓死跟隨舊主,後因母親年老,在王朗勸說下返回會稽。孫策親臨虞翻家中拜訪,極盡優待,虞翻跟隨了孫策。
孫策喜歡外出遊玩打獵,虞翻不止一次正色勸誡,「主公啊,你喜歡微服出行,有時率性而為,警衛們都來不及制定安保計劃,警力又非常分散,非常令人苦惱。這幾年你馳騁沙場,左衝右殺的,得罪了不少人,小心被仇家偵知,最好立即停止這種冒險行為。」
孫策不以為然,自我辯解道,「你說的都對,但我要時刻思考軍國大事,內心煩躁,外出放鬆一下,有利於產生靈感,電光火閃下就有新的計謀了。」
結果,孫策不聽虞翻勸告,仇人設下埋伏,將其射死。
孫策死後,各地官員準備跋山涉水前往弔唁,唯獨虞翻堅持己見,認為弔唁是小,防禦是大。他勸告各級官員,江東初定,亂象叢生,如果撤離崗位,就會給亂民和盜匪以可乘之機,侵州擾縣,後患無窮。
於是,他堅持留在守地服喪。
各地官員紛紛效法,江東政局得以穩定,有人本想趁孫策死後,奪取東吳大權醞釀兵變,因江東諸郡早有防範而謀逆未遂。
二
孫策被刺殺後,虞翻多次婉言謝絕了曹操和東漢政府的舉薦,堅定地跟隨了孫策的弟弟——孫權。
孫權任命虞翻為騎都尉,後因虞翻多次進諫,冒犯了孫權,又與同僚處理不好關係,遭到貶謫,被流放到了涇縣。
孫權手下大將呂蒙圖謀攻佔關羽守衛的荊州,因為虞翻醫術高超而隨軍徵伐。
不久,呂蒙偷襲南郡,守將投降。呂蒙在巨大的勝利中衝昏了頭腦,就在督師揮軍進城之際,虞翻攔住馬頭,勸告呂蒙:「小心城中有埋伏,雖然南郡守將已降,但是忠於關羽的將士仍不少,當務之急是佔據城池要地,讓其埋伏落空。」
呂蒙依計而行,粉碎了城中伏兵之計,正是因為虞翻的明察秋毫和運籌帷幄,致使荊州最終城破,關羽也喪失了最後一絲可能救贖的機會。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孫權很想測試一下虞翻是不是真的料事如神,於是讓他佔卜一下,預見一下關羽的命運。
虞翻於是佔卜了一番,用卦象得出,關羽不出兩天,必被殺頭伏屍。
結果呢,關羽果真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三
雖然虞翻才識過人,料事如神,又對東吳孫氏政權忠心耿耿,那麼緣何孫權始終對其不冷不熱,沒有提拔重用呢?
縱觀虞翻一生,多次被人一腳踢出主流圈子,游離於政壇邊緣,始終難以鹹魚翻身,又是為何呢?這裡就要說到虞翻的個性使然了,虞翻性情疏直,敢於犯顏直諫,心裡藏不住事,敢作敢為,口無遮攔,容是得罪人,引起眾怒,此皆為官場之大忌。
曹魏名將于禁被關羽所俘,後來,孫權義釋了他。
有一天,孫權請于禁與其騎馬同行,虞翻見到後,義憤填膺地指責:「你就是個俘虜,有什麼資格和我家主公同,。行?」並作勢用馬鞭抽打于禁,被孫權呵斥。
一天,孫權與群臣在樓船宴飲,于禁忍不住在歌舞聲中放聲大哭,虞翻怒火萬丈,起身斥責:「喂,你還要不要臉?憑什麼在這兒裝模作樣地乞求寬恕?」不僅弄得于禁灰頭土臉的,也讓本來一副好心情的孫權一時下不來臺,孫權很是憤懣。
對降將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口誅筆伐,對於東吳首腦人物孫權,虞翻的性子上來後,仍然不管不顧。
孫權當了吳王后,在朝堂上犒賞文武官員,就在宴席快要結束的時候,孫權親自舉杯勸酒。走到虞翻面前時,虞翻假裝醉酒,倒在地上裝死狗,始終不肯端杯,等到孫權過去後,虞翻一頭從地上彈起來,生回原位。
這下,惹惱了孫權,太過分了,一點都不給主人面子,孫權拔劍就要砍殺虞翻。
大司農劉基見狀,一把抱住孫權,勸解道,「大王不可殺掉如此有名望的讀書人,即使虞翻有罪,人們也會說你醉酒殺人。何況大王你禮賢下士,因而四方來儀,不可因小失大,徒留惡名。」
孫權怒火難消,嚷嚷道,「曹孟德殺狂生孔融,我殺個虞翻又有何不可?」
劉基再勸,「曹操殺讀書人,已然得到天下非議,大王你是一個效仿堯舜的人,又怎能輕易殺人呢?」虞翻因此而免死。
四
虞翻並未吸取教訓,仍然是直言不諱,
一次,重臣張昭和吳主孫權在那兒研究問題,雙方辯論鬼神之說,眼看張昭唾沫星子亂濺,侃侃而談,虞翻又忍不住了,他跳起來指著張昭鼻子說:「你們都是要死的人,還辯論什麼神仙,這世上哪裡來的神仙?」
氣得孫權七竅生煙,把虞翻發配到了越南,那時越南是東吳的地盤。
虞翻到了蠻夷之地交州後,潛心研究學問,廣收門徒授課,對孫權的施政策略不時品頭論足。
有一年,孫權派將軍到遼東求馬,虞翻認為路途遙遠,徒勞無益,派人捎話給孫權,不曾想再被中傷構陷,再一次被發配。
東吳求馬的將軍果然如虞翻所見,海上遭遇風暴,又被曹魏軍隊攻擊,死傷慘重。此時孫權才大感後悔,想起了虞翻的忠心耿直和料事如神,趕緊派人尋找虞翻,可惜此時虞翻已經在流放中客死他鄉,終年七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