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地宮17個墓室(的由來和王爺墓有關)
2023-10-16 21:03:37 10
皇太極說:「我國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引《清太宗實錄》)」意指無論哪個方面,八旗都是滿洲唯一根本制度。創製之初,努爾哈赤將部下每300人編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札蘭」(也稱甲喇),五札蘭為一「固山」,滿語固山即漢語「旗」。所以滿洲一旗應有7500人,八旗則6萬。此後皇太極增設蒙、漢八旗,據魏源《聖武記》:「天聰九年又分蒙古為八旗兵萬六千八百四十,崇德七年又分漢軍為八旗兵二萬四千五十。」可見入關之前,八旗至少有10萬規模。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順治元年五月初二,清軍入北京城。據《八旗通志》:「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衛皇居。」各旗駐防區域也隨之確定,即兩黃旗駐正北,守德勝、安定二門;兩白旗駐正東,守東直、朝陽二門;兩藍旗駐正南,守崇文、宣武二門;兩紅旗駐正西,守西直、阜成二門。
起初,皇太極曾命多爾袞拿兩黃旗與自己兩白旗對調,以彰顯帝王身份,後來豪格與多爾袞的皇位之爭也引發過一輪旗主更替。而無論如何調整,除象徵皇權的兩黃旗外,兩白、正藍三旗始終都是諸王布局的戰場,像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和英親王阿濟格都是正白旗人,豫親王定國大將軍多鐸是鑲白旗人,肅親王豪格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為正藍旗人。事實上,正藍和正白都曾先後與兩黃並稱「上三旗」,尊貴無比。
再放眼此時四九城,正白、鑲白、正藍就依次佔據了內城東邊一翼(左翼),正白居東直門內,北接鑲黃,往南過東四牌樓就是鑲白;鑲白居朝陽門內,過東單牌樓就是正藍;正藍居崇文門內,西接鑲藍。據《八旗通志》:「兩白旗位正東,取金勝木。」按陰陽五行,西方屬金顏色為白,而東方屬木,金能生水克木,這兩白旗就名正言順落在了左翼,正藍也力壓鑲藍一籌。
然而,順治元年十二月,一紙「圈地令」突然下達:「凡近京各州縣民人及明國舅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等死於寇亂者,無主田地甚多,若本主尚存或本主已死而子弟存者,量口給與,其餘田地盡行分給東來諸王、勳臣、兵丁人等。(引《清世祖實錄》)」不僅給10餘万旗人在北京安了新家,也正式揭開了八旗布局的真相。
自古京東戰亂頻發,以致京郊名勝大多存於西南畿。但自清軍「東來」,京東便成了帝國的後花園,這裡連接北京與盛京,相較京北、京西足夠廣闊,對比南方又足夠安定,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左翼各旗因此獲益。
左翼正藍旗鎮守崇文門,旗人經外城廣渠門可去往京東。從位於今正義路2號的肅親王府舊址出發,可探尋歷代肅親王園寢遺蹟。據道光《都門紀略》:「松枝託地古根留,架木擎來一老虯;周匝綠蔭圓似蓋,佳城鬱郁兆王侯。」描繪了廣渠門外有座墳墓,周邊古樹繁茂。民國《北平旅行指南》亦載:「架松,在廣渠門外二裡許,其松植大清肅王墓前,共六株。」這裡的架松墳位於今勁松三小附近,墓主為第一代肅親王豪格。
入關前,豪格曾在廣渠門外一戰成名,後來戰場又成了自家旗地,將園寢設置於此也順理成章。架松因有架木支撐主幹而得名,而架松墳的規模就大了許多,後來又有架松村,村民都是當初「從龍入關」的旗人,其後代都是王爺的守墓人。豪格為清初八大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之一,隔代而不降爵位,所以歷代肅親王都享有自己的園寢。今勁松、潘家園一帶就先後葬有其家族四代王爺,部分遺蹟尚存。
二代肅親王富綬墓位於今勁松八區,時人以「大王墳」來對比豪格的「老墳」,墓碑上世紀八十年代被遷至日壇公園。四代肅親王衍璜墓位於今潘家園東裡,因位置接近「老墳」故稱「新墳」,現存幾座朝房為朝陽區文物保護單位。五代肅親王蘊著和其父拜察禮的園寢略微靠南,位於今左安門外成壽寺一帶。
乾隆末期,清廷準許旗人自謀生計。據《清史稿·食貨志》:「至八旗戶下人開戶,必有軍功勞績,或藝能出眾,亦有本主念其服勤數世,準其另戶。」旗人開始搬到城郊居住。在今朝陽十八裡店,就有六代肅親王永錫和其父成信,以及九代肅親王隆懃的園寢。成信是衍璜二哥,死後追封為親王。往東來到五環外的王四營道口村,便是七代肅親王敬敏的園寢。敬敏歷經乾嘉道鹹四朝,是諸王墳中比較完整的一座,可供參觀。而最東的一座位於今黑莊戶萬子營村,主人是八代肅親王華豐,已無遺存。
進入民國,末代肅親王善耆又把自己的園寢遷回了架松,落在衍璜「新墳」旁邊,至今僅剩小段殘牆。1949年前後,善耆之子憲容見「新墳」保存規整,便在這裡辦了所滿族學校(引《重返清代王爺墳》),後取名架松小學。到1981年,政府改架松墳為勁松,說的正是當年豪格墓前的六株古松,取遒勁之意。
除三代肅親王丹臻因特殊原因將園寢設在門頭溝外,其餘諸王墓地基本都分布在廣渠門以東的平原地帶,與正藍旗京城駐地基本處在同一緯度。此外,鑲白旗人豫親王多鐸一族的園寢大多落在今長安街和朝陽門外沿線之間,也於該旗駐地東延區域一致。放眼西直門外,右翼正紅旗禮親王代善一族園寢也基本都在今香山八大處周圍。
「圈地」之後,表面上各旗涇渭分明,卻暗含危機。順治十四年諭旨曰:「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軍旅隳敝,不及曩時。」(引《清史稿·世祖本紀》)八旗制度早已埋下隱患。
(原標題:周匝綠蔭圓似蓋 佳城鬱郁兆王侯 從肅親王園寢遺蹟看八旗制度)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天慜
流程編輯:L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