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一句一譯(一日一詩詞虞美人)
2023-10-16 19:18:27
【詩詞學習】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項羽姬妾虞姬稱虞美人。
【宋】辛棄疾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
拔山力盡忽悲歌。
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
驀然斂袂卻亭亭。
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注釋】
⑴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項羽姬妾虞姬稱虞美人。
⑵虞美人草: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兩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
⑶青青:茂盛貌。
⑷亭亭:孤立無依之貌。
【譯文】
當年春風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風吹拂。由勝轉衰,四面楚歌,只得高聲哀唱,和虞美人訣別。帳飲之後,彼此分離,而虞姬從此要何以對待項羽呢?
眾人只知欣賞美妙舞姿,不解其內心悲楚。虞美人草靜止不動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了虞姬的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
【賞析】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該詞上闋運用對比手法來寫項羽與虞美人生前的故事,下闋借詠虞美人草,映帶虞姬事;此詞借霸王別姬的主題抒發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表達了作者恢復國家理想落空的遺憾和無人能解的生命慨嘆。全詞構思新穎,具有以議論為詞的特色,寫得既豪放又婉約。
【作者】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党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製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學寫詩詞】
《虞美人 · 初心不負精誠守》/庚子年三月初二
豔花明月情長久,
盡在風光後。
一江春水向東流,
待到清明時候,卻多愁。
初心不負精誠守,
由任年華走。
擔當使命所無求,
砥礪前行依舊,笑回眸。
(宋朝辛棄疾體)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