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抗倭寇英雄故事(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
2023-10-16 19:32:21
我想倭寇一詞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倭寇主要是指在我國沿海地區以日本為首的海盜集團,他們主要以漁民的形式偷盜我國的自然資源和人民財產,倭寇也是最早出現於我國宋朝時期,並在明代達到了偷盜的高潮。
近幾百年來我國沿海海患從未中斷,那麼倭寇到底是一些什麼人呢?他們起初只不過是日本九州島上一些流離失所的漁民組成的海盜集團,無所事事的他們經常活躍於我國和朝鮮的沿岸,但是威脅並不是很大,未對我國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但是到了明朝這些海上的強盜越發的無法無天,使得初期許多官員在海上慘遭劫持,這讓朱元璋勃然大怒,於是派戚繼光遠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對盤踞在那裡的倭寇進行打擊。
戚繼光不光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擁有豐富的抗擊倭寇的經驗,使得詩人對這場保衛祖國的戰爭充滿了個人情懷,他也因此在這時期創作了許多名垂千古的詩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明朝詩人筆下抗擊倭寇的詩篇《望闕臺》。
《望闕臺》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詩人戚繼光抗擊倭寇、殲滅海盜,不斷地輾轉與我國各大東南沿海城市,十年的抗倭戰爭屢建奇功,將我國沿海的倭寇們基本消滅,這首詩便是詩人根據自己十年戰功抒寫的詩篇,詩中主要講述的內容為:在這東南沿海的寒波中,我和倭寇之間的戰爭已經長達10年之久了;我站在這裡,遠遠望著那京城的宮闕。此時此刻我的心血就像是那千山萬嶺之上的濃霜,不斷地撒向著每一座山峰,染紅了所有的秋葉。
這首詩形象生動的概括了詩人在無邊無際的蒼海之中與倭寇戰鬥的生活,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最想表達的就是抗擊倭寇的艱難困苦。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內心也夾雜了一絲複雜的感情,因為曾經和自己一起抗擊倭寇的汪道昆遭到了彈劾罷官,自己內心的無助之情也體現在了這首詩中,當詩人遠遠向皇帝居住的地方望去,詩人仍然十分的希望抗擊倭寇的戰鬥能得到朝廷的支持,這首詩篇既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忠誠,也表達了自己對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
這首詩雖然是一首登臨之作,但是這首詩與其他同一類型的詩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詩人主要還是概括了自己在蒼茫的大海中南徵北戰的鬥爭生活,同時也暗示了曠日持久的抗倭戰爭是多麼的艱難。但是顯然朝廷對自己海上戰爭支持的少之又少,況且整不好還會遭到責備,即使這樣自己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依然永遠都在,即使得少失多但是精忠報國的決心依然都在。由於詩人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這首詩篇即使是詩人的失意之作,但是這首詩篇依然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崇高的愛國情懷,我們也是十分的敬仰詩人這種崇高的愛國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