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使用忌語的英語(禁止使用忌語)
2023-11-06 01:07:20 3
禁止使用忌語的英語?作者:陳廣江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在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服務時,應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接遞文件資料時禁止出現「丟、扔、拋、甩」等行為;「我不是說過了嗎」「急什麼,沒看我正忙著嗎」「看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來」等用語則將被列為服務禁忌……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範》近日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將持續至10月26日,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禁止使用忌語的英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禁止使用忌語的英語
作者:陳廣江
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在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服務時,應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接遞文件資料時禁止出現「丟、扔、拋、甩」等行為;「我不是說過了嗎」「急什麼,沒看我正忙著嗎」「看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來」等用語則將被列為服務禁忌……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範》近日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將持續至10月26日。
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是專門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窗口,能不能辦成事、辦事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更多關注。但事實上,窗口人員「會不會說話」絕非小事。一方面,「話風」不僅見修養、見作風,還關乎政府形象;另一方面,言為心聲,「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背後往往是「事難辦」。窗口人員「不會說話」,動輒讓辦事群眾不舒服、受傷害,很難說心裡裝著百姓,辦事效率恐怕也高不了。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近年來,各地都在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一窗辦」「馬上辦」等漸成常態,窗口辦事效率大為提升。「速度」和「溫度」是政務服務的正反面,缺一不可。越是追求「加速度」,越要重視「升溫度」。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窗口人員的「話風」就是政務服務的「溫度計」,與群眾的滿意度、政務服務的質量直接相關。
任何職業、行業,既有文明、規範的用語,也有禁止使用的「忌語」。窗口人員就應樹牢「窗口意識」,一言一行都要講文明、守規範,不能讓個人性格、情緒等因素影響服務質量。對窗口人員來說,「沒看我正忙著嗎」「我不是說過了嗎」等用語,就是一種職業和行業禁忌。有時候,窗口人員一句漫不經心的「忌語」,會讓群眾的辦事體驗大打折扣。
不少職業、行業的「忌語」往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軟約束」,但對政務服務而言,禁止使用「忌語」應成為一種明文規定的「硬約束」。北京市擬將多條常見、傷人的政務服務禁用語寫入規範,上升為地方標準,傳遞出政務服務「優」無止境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和推廣價值。
應當承認,窗口人員也不容易,不少業務具有重複性,一復一日難免枯燥,有時同一個問題一天內要向不同的群眾重複說很多遍,甚至辦事窗口會成為社會矛盾的堆積點,因此窗口人員也需要減壓,需要社會的包容和理解,但這顯然不是放鬆其言行管理要求的理由。
退一步講,即使辦事群眾的訴求無法滿足,只要窗口人員盡心盡力,也會得到辦事群眾的包容和理解。換言之,每一個辦事群眾都耳聰目明,窗口人員「會不會說話」,應當成為服務的標準和規範。(陳廣江)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