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名字不同的英文(將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
2023-11-06 01:51:09 2
前言:古人言「時勢造英雄」,功名利祿是否能成不僅在於自身之努力與否,也和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是最能詮釋這句話涵義的一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三分天下形成相互鉗制的複雜局面。
其中孫權是在其父兄死後繼承了江東基業是標準的繼業者,曹操乃是太尉曹嵩之子十九歲就舉孝廉為官也是個官二代,唯有劉備起初只是個編草鞋的,經歷許多艱難困苦之後才打下了蜀漢基業是三人之中唯一一個白手起家之人。
在那個三強並立逐鹿天下的時代,劉備自然也不會甘於蜀漢一隅之地,也有著逐鹿天下的野心,而劉備四個兒子的名氣連在一起便能從中一窺劉備的野心和格局到底有多大。
劉備的四個兒子大家最熟悉的其實是樂不思蜀的劉禪,但是在劉禪出生前其實劉備還有一個養子就是劉封。
劉備早年靠著起兵剿黃巾才登上歷史舞臺,而後天下大亂劉備過的也是顛沛流離,在幾經波折之後才在投靠劉表後才得以暫時安居。
此時劉備已經是不惑之年但是依然沒有子嗣,於是羅侯寇氏便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了劉備。
對於這個「撿來的」兒子,劉備為其取名劉封。至於是什麼用意當時人們怕是也不甚了解。劉封是劉備四個兒子之中武力值最高的一個,二十多歲便勇武過人,在攻伐益州時就展現了自己過人的勇武,數次徵戰無往不利。
劉封雖然為劉備多次出戰,但是由於荊州之戰拒絕支援關羽欺壓孟達,被諸葛亮建議賜死,最終自裁於成都。很多人以為劉封被賜死是劉備因為聽信孟達讒言,事實上關於這一事件的真相我們只要翻翻史籍就能知道答案,《劉封傳》就記載劉封兵敗返回成都之後,劉備先是責怪劉封欺壓孟達和對關羽見死不救。而後諸葛亮覺得劉封性格剛猛,在劉禪繼位後難以壓制便建議賜死劉封令其自裁。
其實劉備之所以要殺劉封主要是還是為劉禪繼承蜀漢皇位鋪路,能力成熟久經戰陣且性格剛烈的劉封,明顯不是劉禪可以輕易壓制的,所以除掉劉封對於劉禪繼位很有必要。
類似的事情在日本也有發生,那就是豐臣秀吉為了讓自己的親生兒子豐臣秀賴繼位,而殺掉已經擔任關白的豐臣秀次,並對秀次一系人馬進行了清洗。可見為了繼承人順利繼位,清理掉可能的威脅因素也是中外慣用的手法伎倆了。
「扶不起的阿鬥」劉禪則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作為劉備的第一個親生兒子,劉備為他取名劉禪,與劉封的「封」字連在一起便是「封禪」,可見此時劉備封禪泰山的野心已然是表露無遺。
劉禪作為昭烈皇后甘夫人所生的長子,是劉備期待已久的繼承人。早在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劉禪就被封為太子確立了繼承人地位,劉備稱帝建立季漢時也將劉禪封為了太子。
為了讓劉禪成器,劉備指派諸葛亮和伊籍親自指教劉禪,還讓劉禪學習武藝,旨在讓劉禪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王朝繼承人。
為了確保劉禪能夠順利接班劉備和諸葛亮甚至不惜除掉久經戰陣戰功頗多的劉封,只為給劉禪的接班鋪平道路。劉禪的皇位繼承人地位顯然是生而註定了,是真正的為統治而生。
不過可惜一來劉禪本人能力並沒有那麼出彩,至少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看上去還是很平庸的;二來蜀漢政權本來就在體量上與曹魏有著極大的差距,最多也只能偏安一隅,想要與曹魏逐鹿中原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於是在劉禪繼位後蜀漢國運急轉直下,雖然諸葛亮發起數次北伐,但是也僅僅是延緩了蜀漢的滅亡。所謂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諸葛亮只是通過發動北伐來獲得主動權進而保全蜀漢罷了。
除了劉禪之外,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劉永和劉理。劉永一開始受封魯王后來改封甘陵王,由於劉永與劉禪不和所以在蜀漢朝中也是個被疏遠的角色。在蜀漢被攻滅後劉永遷往洛陽居住得了個校尉官職和鄉侯爵位。 劉永一開始受封梁王,後來和劉永一起改封安平王,而且英年早逝也沒留下什麼太多的事跡可供研究。
在介紹完劉備的四個兒子之後,讓我們將他們的名字串聯起來後得到的結果便是「封禪永理」,想來這就是劉備畢生的追求了。
歷來泰山封禪之帝王不過六人而已,在劉備之前封禪泰山的皇帝共有三位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而劉備希望封禪泰山正是期望能夠與這三位帝王並列創立一番偉大功業。
永理二字則是期望季漢江山國祚永延,可以長治久安,這也是歷代開國帝王的期待,正如傳國玉璽上所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哪個帝王會不期望自己的王朝永遠傳承下去呢?
三國的故事與其說是一場百米衝刺,倒不如說是一場接力賽長跑更合適,曹操劉備孫權雖然都是一時雄主,但是真正等到塵埃落定,三家決出勝負還是要看三家繼業者水平的。三家的繼承人之中,曹魏政權早期繼承人表現是很不錯的,可惜後來還是被司馬氏篡了國。
劉禪與孫皓二人雖然沒有大家平時所譏諷的那般不堪,但是終究是由於各種原因輸在了這場接力賽之中。最終塵歸塵土歸土,三家最終都歸了晉但是留下的這段歷史卻是膾炙人口的,不僅在國內廣為人知,就連日本人也對《三國志》極為熱衷。
劉備作為三國演義的主角,也是三國歷史中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雖然究其一生都沒能實現重振漢室的期許,但是通過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劉備當時的雄心壯志和對未來熾熱的希望期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