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裡的包餃子活動作文【精選】
2023-12-01 16:07:51 1
在冬至期間最讓人興奮的是能夠包餃子。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2016冬至裡的包餃子活動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冬至裡的包餃子活動
每年冬至節氣來臨的時候,媽媽就會說起這麼一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今年冬至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令人興奮的活動,就是所有師生一起動手包餃子。因為我們要親手包餃子過冬至,也讓今年的冬至顯得很特別,所有的同學內心都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激動!
「同學們都去洗手去!」隨著老師的一聲吆喝,我們都歡呼起來。「快!你拿香皂!」「好好好!」同學們彼此嚷嚷著。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的以最快最乾淨的方法,洗乾淨了小手。
洗完手之後,老師指揮我們分成了兩個小組:男生女生各一組。女生由段老師帶領,男生由張老師帶領。
現在,我們女生已經開始包了,有擀餃子皮的,有揉面的,有包餃子的,真是快樂極了。可是包著包著,好像沒有人再按照自己的分工幹了,自己擀餃子皮,自己包餃子,把包餃子的過程全都個人體驗了,嘿嘿。同學們的臉上、身上、手上很快都沾上了白白的麵粉,包出的餃子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都有,我當然也包了呀,四個,不多吧,望著滿桌包好的餃子感到真的好有趣,嘻嘻。
「一個兩個三個……」有同學開始查數了,「五十二個!耶!女生包了五十二個」。同學又去查男生包的餃子的數量「二十多個!」可能因為餡兒不夠的原因沒有我們女生包的多吧。啊哈!完工了!我們望著桌上一排排各式各樣的餃子,心裡別提多開心了。
這次冬至包餃子的活動真好,不但讓我擁有了一個和大家一起歡快包餃子的經歷,還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也讓我們所有同學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團結的偉大力量!
篇二:冬至裡的包餃子活動
冬至快要到來了,經過同學們的提議和老師們的協商,我們班開展了一次別開聲面的包餃子活動。
活動時間定在12月20日(周五)下午,老師先讓我們自由組合分成小組,每組六——七個同學。我們小組六個人。提前我們就分好了工,有拿面的,有拿餡的,有拿擀麵杖的,有拿箅子的……
我的任務是拿餡。這餡完全歸功於我的奶奶。餡中有純瘦肉、洋蔥、紅蘿蔔、黃瓜,白、紅、綠搭配,色、香、味俱全,營養也搭配得十分完美。
等到第二節一下課,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做好準備工作:把桌子四張四張拼到一起,把東西擺上去,把手洗乾淨……
「叮叮叮……」上課鈴響了,我們不約而同地忙碌起來,切面的切面,擀皮的擀皮,填肉的填肉……忙的不亦樂乎!我們組唐振波和何明洋是負責切面的,只見其中一個拿著面塊搓來搓去,一會就成了長條。另一個則拿一個鋒利的小勺子眼疾手快地切,「嗒、嗒、嗒」,一下一個。我和王子衡是負責擀皮的。我們把面球在麵粉中一滾,放到案板上,用麵杖擀成手心那麼大的面片,扔到周夏航和吳澤楷那兒,他們是負責包的。只見他們把皮鋪在手上,另一隻手用小勺子挑起餡,放進皮中央,再把兩邊向中間折,一折一捏,小花邊就出來了。這樣,就包好了一個餃子。
一段時間過去了,當我們組第一個喊出「包完了」時,同學們都很吃驚,老師過來給我們和小組照了相,我們就去煮了。當熱騰騰的餃子盛在碗裡,其他組的同學都跑來搶餃子。而我們一邊用手往嘴裡塞著餃子,一邊用手護著。最後,一人才吃到一個。後來,同學們都開始陸陸續續地煮餃子。
結束時,我們的餃子被評為最好吃的餃子。
這次活動,讓我們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也讓我們了解到家人們包餃子的勞累。老師也正是這個用心。分工、團結、協作,是我們每個人做事時都要注意的,讓它們伴隨著我們以後的路吧!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冬至要吃包子。相傳是因為東漢時期的名醫張仲景在一年冬天回家的路上,看見路邊有許多耳朵凍爛的窮人。於是回家後,就和徒弟們在路旁支起了一口大鐵鍋,把羊肉、辣椒等驅寒的食物放進去煮,然後再撈出來,用麵皮包成一個個像耳朵的東西,再回鍋煮,熟了以後分發給爛耳朵的人們吃,還起了個名字,叫做「驅寒嬌耳湯」。不出半個月,那些人的耳朵都好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醫,用麵皮和肉做成了「嬌耳」的樣子,據說,吃了可以不凍耳朵。而張仲景做「嬌耳」的那天就是今天的「冬至」。所以,人們在冬至那天一定要吃「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
小小的餃子,寄與了我們的期待,在活動中我們增進了了解,增進的友誼,好溫暖的餃子,讓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