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憶屈原
2023-12-04 10:11:41 1
端午佳節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下面語文迷為大家整理了端午節憶屈原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一:憶屈原
xx多年前的悲憤,xx多前的憂鬱。屈原,我很同情你xx多年前的心情。
xx多年前的一天,天空出奇的陰霾,山失去了往日的青色,水不再幽幽。你衣衫襤褸,失望至極。走上了汨羅江邊,你仰望火紅的太陽,是否憂傷?是否願天帝不公?是否羨慕太陽能發出奪目的亮光,而自身卻遭誹謗、排擠?
你多麼想力挽狂瀾,拯救國家和人民。可是世俗的觀念使你屢屢受挫。國家漸漸衰敗,而你卻只能看著它內憂外患,不能拯救於它。這般無奈與憂愁,在xx多年前的那天有誰能理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的執著,你的不屈不撓是多麼可貴,可到最後你還是得淪落到悲憤投江自盡的場面。你離真理是那麼近在咫尺,卻又只能觀望而觸摸不到它,這般無可奈何,使你感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僅是你,連我這個後來人也不禁感慨萬分。我多麼想幫助你,卻又只能認命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現實。或許世間不獨有你的百般無奈。
你的一句句詩不僅使xx多年前的百姓哀痛異常,也使今天的我們感觸萬分。你並沒有被世人所遺忘,你的抗爭,你的捍衛,就算是不能挽回大局,也是我們應該悼念你的理由之一。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不錯的,正因為你,使得我們華夏兒女在抵抗外敵時和你一樣不屈不撓,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安危,真正和你一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此,或許你會感到幾分安慰。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今年端午雖已過去了許久,但我怎能忘記屈原那份不屈不撓的精神?
作文二:憶屈原
朦朧中記得,有這樣一些畫面——一群人在湖上比賽劃舟;人們身上帶著個散發清香的荷包。同樣吃著清香可口的粽子……——題記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過各種各樣的節日,因為過節時熱鬧而又開心。春節時媽媽給我穿新衣新鞋,還可以吃餃子收壓歲錢;元宵節時可以吃湯圓……而在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可以獲得一個香香的荷包…。端午節可以說是繼春節之後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曾多次聽奶奶給我講端午節的由來,奶奶說在戰國時啊有一個楚國詩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於當時的楚懷王,但是卻屢遭排擠、欺侮。等到了楚懷王死後,這個屈原又因為頃襄王聽信別人的讒言,從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氣憤,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時的百姓們聽說了這事後馬上划船撈救但一直撈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成為了現在的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好像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呢。
當端午節這天,父母會領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遠遠望去山好高,連綿起伏著,像一條剛剛崛起的龍,又像剛剛從睡夢中悠悠醒來般。一點左右我們爬上了山峰,低頭看,一切都變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會吃上奶奶包的充滿愛的美味的粽子,還可以觀看電視中的划龍舟比賽,其樂融融啊;每每這天時間好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前進著,不給我留一點享受的時間。但是有一點我想我必須記住那就是這是以前的端午節,而不是現在。有人肯定會奇怪吧,端午節還分現在以前嗎。嗯,端午節雖不分現在以前,但現在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現在遠不如從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現在只是按例放假兩天,興起時或買或包些粽子吃罷了。
像端午節這樣的還有,例如:春節已不熱鬧、國慶的閱兵儀式在去也沒來到…。。是的,我想這些年,科技更加發達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著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時也有一些東西漸漸被人們淡漠了,甚至遺忘,成為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個端午節,它勾起了我的無限美好回憶。吃著平淡的粽子,望著買來的荷包,輕嗅著荷包所發散出來幽香,微笑著。
作文三:憶屈原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裡傳來一陣陣粽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著味道鮮美的粽子,讀著「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後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後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後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著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官汙吏所能相比?此時,我仿佛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為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於理想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