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過端午
2023-12-04 13:43:36 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下面是寫過端午的作文範文,歡迎參考。
過端午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著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後把粽子放到鍋裡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著看著,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著說:「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仿佛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過端午作文二:
一般大家過端午嘛總是吃粽子啊,看龍舟比賽啊!但今年這個端午,我們可是準備了特別的活動——燒烤。
今天天氣是陰天,不冷也不熱,正是外出遊玩的好天氣。從家裡出發,差不多半個小時不到,我們來到了「傳化大地」燒烤園。一切燒烤前的工作準備就緒,大人們拿起食物準備燒烤了,我和兩個小夥伴對燒烤很新奇,向大人們嚷嚷著讓我們來烤,可大人們怕我們一烤起來就瘋狂的玩起火來而闖禍,堅決不同意。我們不放棄,又接二連三地請求,結果還是一樣:堅決不答應。我們又苦苦哀求,大人們拿我們沒辦法,只好勉強答應了。大人們在我們燒烤前再三叮囑道:「務必記住,一定不能把燒烤當做是鬧著玩的!」「知道了,知道了!」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大人們不放心地對著我們看了幾眼,去搭帳篷了。
我們拿出很多火腿腸,串在鐵叉裡,架到火爐上去烤。我們想讓火猛一點,拿起刷子,在裝滿油的碗裡使勁蘸油,塗在火腿腸上,架在火爐上的一瞬間,「轟!」火焰噴出了半米高。我們把大人們的叮囑全拋在腦後。火猛嘛,烤熟得快!我們再次火上澆油,乾脆直接把油整晚倒在火爐裡,「轟——」火焰像跳動的音符,頓時「跳」到了一米高。我們來勁了,拿起魷魚串、紐奧良烤翅、仙俠串、貢丸串一起下火爐,我又拿起辣椒粉、鹽灑在食物上。
我把自己稱為「主廚」,任命一個小夥伴為「料理長」,另一個為「副料理長」。身為「主廚」的我,肯定要上一盤拿手好菜效勞效勞大人們。於是我把火爐上的所有食物都拿走,把「料理長」和「副料理長」叫開,一個人下廚了。我把一個茄子先放在火爐上烤,拿起小刀將茭白和大蒜切成小顆粒狀,茄子半分熟了,將它取出,正中劃一刀,將茭白、大蒜粒夾入茄子內,烤了十來分鐘後,茄子熟了,我又在茄子中間灑了一點辣椒粉和鹽,並將這道菜取了個名字「烘烤茄子」。我像賓館裡的服務員一樣恭恭敬敬地將這道菜端到大人們面前,大人們嘗了嘗,連聲叫好,我也開心的笑了!
快樂的時光總過的很快,一眨眼就要回家了,我依依不捨地跟好朋友道別。
今年這個端午過的真特別,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過端午作文三: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過端午作文四: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莫過於包粽子,吃粽子。而粽子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從小到大,過端午,龍舟可以不賽,但粽子不能不吃。
我家就有兩位包粽子的高手——媽媽和奶奶。每逢端午,左鄰右舍就會拿來一大堆粽葉很不好意思地要「高手」幫忙包粽子,奶奶和媽媽每次都會笑著說:「沒事,沒事,肯定會給你包好。」我在人前雖不敢說,可等他們走了之後,卻有些生氣地問她們說:「你們給他們包了,那我們自己家的粽子呢?誰來包?」每次她們都是好言相勸或一笑了之。
生氣歸生氣,我還是喜歡看們包粽子。只見媽媽先把粽葉泡在水中幾個小時,然後取出。包粽子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三種葉子重疊在一起。二、是三片在上,兩片在下。第二種比較結實,在下鍋時不容易「散架」。粽葉組合好之後,窩成一個鬥形,再在裡面裝上糯米,也可以放一兩個蜜棗,但我本人還是喜歡只裝糯米的。合上最後再把粽子「五花大綁」,送入鍋中「入浴」。透入鍋蓋(透明),看到碧綠的粽子泡在水中,就仿佛一大群小島坐落在湖水中,十分和諧。
我因為要讀書但又捨不得粽子,於是就坐在廚房裡。過了不知多久,我被一股香味「叫」醒了。那是一種竹子的清香,還有糯米的香味。鍋裡的水沸騰起來了,我連忙去叫奶奶來熄火、開鍋。
奶奶說,再悶一會兒。我迫不及待地等待著。奶奶打開鍋蓋之後,不緊不慢地把粽子一個個拿了出來,我看到這粽子,口水直流,連忙向奶奶撒嬌:「奶奶,我想吃粽子,我知道你最好了。」奶奶不假思索馬上給了我一個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粽葉,粘上糖,輕輕咬一口,又甜又香又糯,真好吃。
正當我陶醉的時候,家裡來人了。鄰居來取粽子了,奶奶把粽子一一發給他們,他們吃得香甜級了,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粽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