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遊記作文1000字作文
2023-12-03 08:44:16 1
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老師說要帶我們春遊,遊覽家鄉桐城的名勝古蹟,舉行一次「研學旅行」。大家聽了,一片歡呼雀躍,我也十分開心,難得和同學一起出遊。
素有「文都」之稱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許多的人文古蹟,雖沒有長城那樣的雄偉壯觀,也沒有西湖那樣的美麗清秀,但卻有不同尋常的文化底蘊,百年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而這次旅行,也一定別有一番收穫。
心懷期盼,今天下午終於要出行了,媽媽答應和我一起去遊玩,也順便幫助老師照看一下同學們。下午來到教室,同學們個個興高採烈,畢竟書包裡不是沉重的書本,而是各種零食、飲料。一點半,我們一行人準時出發。這一支五十二人的隊伍,一路前行,很快來到第一站——六尺巷。
這是一條不起眼的小巷,這條小巷全長僅有百來米,寬度只有六尺寬。可就是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卻包涵著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和諧、寬容、禮讓,它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中的深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完美處理相鄰糾紛的典範。
隨後我們來到了文廟,即現在的桐城博物館。進入文廟,正中通道便是狀元橋和下面狀元池,在科舉時代桐城的狀元回鄉必在此舉行跨橋儀式,想那跨橋者是何等的榮耀。再往裡,最令人稱讚的當然是大成殿了,進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體型龐大,神行兼備,栩栩如生,是桐城豐富文化內涵的代表,我們都虔誠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仿古城門——「東作門」。穿過「東作門」來到了桐城的古橋「紫來橋」,紫來橋原名桐溪橋,曾名子來橋,良弼橋,是桐城一座歷史悠久的橋。橋面上有很多車輪扎過的痕跡,可見古代從橋上經過的人和馬車之多。紫來橋取「紫氣東來」之意,表達了桐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人民創造的智慧。
過了橋我們又來到東大街,這裡仍保留著明顯的中國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條石鋪就,每塊條石長約三尺、寬約八寸、厚約五寸。這條街昔日為桐城繁榮的商業街之一,兩旁商鋪林立,現如今卻寧靜得無人問津,只有老人倚門而坐。
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最後一站「投子山」了。來到山腳時,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學們大多都疲憊不堪了,望著眼前的山峰,個個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學互相鼓勵,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頂,來到了「投子曉鍾」旁。
站在山上俯視山下,果然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自豪與得意之感,有同學敲響曉鍾,渾厚的鐘聲迴蕩在群山之間,悠揚而久遠。最後我們又來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寶殿」,相傳三國時東吳軍師魯肅戰曹兵敗,敗逃途中將其子投於山中一洞穴,後被一老增所救。此後山名、寺名都更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這次研學旅行真是收穫頗豐。既領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對桐城文化的認識。
不管今後身在何處,我都不會忘記家鄉「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當一位桐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