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運的話題作文900字
2023-12-05 05:08:16 2
每年春節前後,我國都會出現一種特有的現象——春運。下面小編為您精心整理了寫春運的話題作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鄉愁
春運,已經成為觀照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回家過年,是此時此刻最為濃烈的鄉愁。想家的人群太過洶湧,每年讓12306這個火車購票網站隨時都可能處在崩潰邊緣。
交通部門不無憂心地告訴我們,20XX年的春運將超過28億人次(不含公交和計程車),比去年又增加了約1億人次。數字年年都變,不變的,是自從2006年春運人次突破20億後,年年「空前」。28億人次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把超過全球1/3的人口,在短短40天內集體遷移——這是足以移山倒海的一場浩浩蕩蕩的人口大遷移。
在中國的春天,水陸空的交通工具,不管從哪裡出發,往往都指向一個目標:家。回家過年,是此時此刻最為濃烈的鄉愁。
中國年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團圓。為了團圓,中國春運之隆重、之艱辛、之驚天動地,遠超當今人類任何一次集體活動。回家,簡簡單單兩個字,就這麼溫暖了古今中外、牽動著芸芸眾生。
中國式春運,足以成為讓全球任何國家交通部長頭疼的難題。然而,春運所意味著的社會流動,仍然是中國社會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進步。自由的「候鳥」們在城鄉間任意穿梭,他們是無數來自田野的中國工人,是用讀書改變命運的莘莘學子,是追逐夢想的城市上班族。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倔強地打拼,他們攪動了曾經沉寂的大地,市場活了、文化活了,人流洶湧、物流洶湧、信息流洶湧。因為「他們」,中國經濟奇蹟般騰飛,有了和世界對話的底氣;因為「他們」,中國變了,家鄉變了,他們自己更脫胎換骨,一解土地對農民的數千年束縛,匯入現代產業的洪流。
春運,是觀照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的變遷、發展的進程以及種種困境。
如果農村更加繁榮、農業更加高效;如果城鎮化的自然歷史過程中,穩定就業有更多保障,農民工的「市民夢」有更多支撐;如果東中西部的發展差距不再懸殊……那麼,28億人次背後的春運難題,就有了從根本上破解的鑰匙。
相信不遠的未來,春運數字將擺脫「空前」,更多家庭不再頹其一角。
事實上,就春運而言,變化已經出現。很多年輕的外來務工人員,已經會用手機嫻熟地上網購票;綠皮車漸成歷史,買得起動車、高鐵票的打工者越來越多;不少企業辦在家門口,有的地方青壯年離家打工意願在下降,沿海一些大企業不得不開著浩蕩大巴送工人返鄉,並懇請他們坐企業的車回到工廠;不少城市義務教育對外來務工者子女開放,留守娃娃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在城市生活,一起在春節回鄉看望爺爺奶奶。
總書記在新年致詞中,也特意寄語「那些生活中還有難處的群眾」,承諾讓他們「生活得到保障、心靈充滿溫暖。
篇二:春運大潮
以前,「春運」二字的概念對我來說甚是模糊,我僅僅是從廣播、電視或報紙中略知,而今年春節我卻親身經歷了春運大潮。
臘月二十七這天下午,我與媽媽一同前往火車站準備回老家過年。我們打的來到了羊坊店過街天橋下,還未出車門便看到了人們排著長長的隊,慢慢地挪動著前往北京西客站候車廳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拉開車門與媽媽匯入這龐大的人流之中。小小的我隨著人流艱難地挪動著步子,但是仍舊是時不時地被這個撞一下被那個碰一下。在這碰撞之中,我仍要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啊挪。唉!我幻想此時要有武林高手的飛簷走壁之功該多好哇!哈哈!我就不用在這裡忍受這般折磨,一步就可以跨過天橋飛入候車室啊!
大約半個小時後,我們終於隨著人流流到候車廳。當我與媽媽拉著大箱子背著大包,氣喘噓噓趕到候車室時,我們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候車室裡已經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椅子上坐的是人,地上坐的臥的都是人,整個候車室裡都是人。我與媽媽小心翼翼地跨過堆放的一件件行李,擠過一條條人逢,終於找到一塊可以下腳之地,噢!原來這塊可以下腳之地竟有一灘渾濁的汙水啊!並且水面上還撒落漂浮著五顏六色的包裝紙食物殘雜什麼的,怪不得沒人站在這裡呢?置身於這樣的嘈雜的環境中,撲鼻而來的是一股股香辣方便麵與麵包的香味,其中還夾雜著小食品與人們身上散發出的怪異氣味。這樣的氣味使人煩躁,使人壓抑,使人窒息……
我的情緒也開始變得煩操不安起來,媽媽就引導我有意識地觀察候車室的場景。
嘿!候車的人們的表現真是各不相同啊。瞧,有的半躺半坐閉目養神;有的專心致志玩手機;有的津津有味地吃東西;還有的漫無目的東張西望……尤其是席地而坐的那位中年婦女,此時正狼吞虎咽地吃著方便麵,還不時發出「噗嚕噗嚕」的聲響。吃到最後她竟然把方便麵盒子直接扣到臉上,脖子往後一仰「咕咚咕咚」喝起湯來。喝完以後用手把嘴巴一抹,順手將盒子往旁邊一扔,又從身邊的袋子中抽出一根雞腿,把袖子往上一摟,大口大口地啃起來。不一會兒,原本大大的雞腿只剩下一根細小的骨頭,接著她還把這細小骨頭從上到下吮吸一遍,「啪」地往地上一扔,站起身來拍拍屁股,掂起包揚長而去。唉!這架勢也真夠瀟灑的。
熬過難捱的兩個小時後,我們終於「歷盡艱辛」地踏上開往老家的火車。難忘啊!我的初次春運大潮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