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彼岸,只為海班主任寄語
2023-12-02 13:13:51
記得,多年前的校學科競賽感言集的標題是「不為彼岸,只為海」。這個標題選自一位競賽學生心路歷程中的一句話。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我經常會想起這句話:「不為彼岸,只為海」。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給我們記憶深處留下的印象,則是奮鬥人生的一種經歷、體驗和感悟,以及與之伴隨的情感記憶。從某種程度上講,過程的意義,遠大於結果的價值。
在人生的旅程中,或許有這樣兩對詞語,常在我們心中糾結,一是成功與失敗,二是快樂與痛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加以詮釋。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當賦予生活意義和方向時,我們就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我們的生活就很愉快,也很充實,這樣的高峰體驗,使我們獲得快樂與成功。若生活在別人為我們編造的理由和藉口中時,發現不了真正的成長需求,傾聽不到發自內心的真實聲音,我們至少就處於失敗和痛苦的邊緣中掙扎。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對800名男性的成才問題進行了幾十年系統的追蹤研究,對被測試者中成就最大的20%與成就最小的20%進行了比較,發現這兩組人中最明顯的差別在於他們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不同。「為生活尋找理由,給精神賦予力量。」這對正處於高三途中跑的學生來說,意義遠大於每天的周而復始。
此時,我們從哪裡來?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在哪裡?未來要到哪裡去?人生就是這樣的一段旅程。我們並不能將過去的事情、現在的事情以及未來的事情串聯在一起,但當我們回首往事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就像珍珠一樣,連接成人生的故事。記得,一年一度「超越之旅」的一個項目,叫「信任背摔」。在做這個項目之前,先要進行這樣一段對話:「你有信心嗎?」「你準備好了嗎?」這句對話,其實,在人生的每一次遭遇來臨時,都有一個很好的隱喻。
未來的高三學生途中跑,我們到哪裡尋找精神力量?我們怎樣提高綜合素養?這是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要忘記,在出發前我們曾經的夢想。「人類因為夢想而偉大。」這也許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今年,上海世博會中的美國館,很是值得大家青睞。這裡面循環播放4D主題影片《花園》。這是一個動人的都市童話,不需要用語言進行詮釋,沒有語言,只有屏幕上的圖像和音樂元素。然而,這些元素卻異常飽滿,豐富,足夠讓許多人激動,也有人黯然淚下。
「一個富有想像力和決心的小女孩感動了她的鄰居一起來重建社區。小女孩看著一塊廢棄的空地,想像著一個繁茂的花園。她的激情和決心啟發了她的鄰居。然而獲得繁茂花園的代價是巨大的,從先前的只有小女孩一個人努力,花草不斷被人踐踏,被人搞破壞,再到很多社區中的普通人,意識到了重建花園的意義,共同參與其中。」這一幕故事,很好詮釋了,一個人要有夢想和激情,一個團隊要能協作和創新,才能創造「BetterCity,BetterLife」。
高三的教室,高三的文化,高三的承載,每一年都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今年的高三(11班教室後牆上,張貼了以「3B」開頭的英文標語「BelieveBeginBecome」。如果讓我推薦今年的最佳激勵語的話,我會選擇這樣的激勵語。是啊,當你期待「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的時候,你就相信「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會努力「使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最終結果是「你成為了比自己預想中還要好的一個人。」
一個人的自我期待,這無論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還是對一個青少年而言,這樣的期待,影響都是巨大的和深遠的,因為人是生活在自我期許中的。正如,拓展訓練中的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在省中學生的人生字典中,應該刪除的是「不可能,做不到,完不成」,永遠保留的是「沒關係,不要緊,我能行」。
「20xx屆」,這個詞語將永遠和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它深深定格融化在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血液、我們的靈魂之中。「不再雲端起舞,緊貼地面行走」,同學們,讓我們在途中跑中,給母校留下好傳統、給學弟留下好榜樣、給自己留下好回憶、給社會留下好讚譽,「不為彼岸,只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