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黃色的和黑色的哪個好(熱門的乾隆通寶還會漲嗎)
2023-04-13 00:58:08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
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
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則無異於減重。「乾隆四十年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清政府繼而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
到了乾隆五十年後,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放寬了鑄錢的標準,所以導致乾隆後期制錢的質量參差不齊,大不如初的情況。
乾隆當政60年,除了新疆幾個錢局以外,陸陸續續共開設18個錢局(有的錢局設有「分公司」,這裡就不說了),泉源武直陝,福桂雲廣川,昌晉蘇浙黔,還有臺濟南。分別是寶泉局(戶部京局)、寶源局(戶部京局)、寶直局(直隸保定)、寶陝局(西安)、寶晉局(太原)、寶黔局(貴陽)、寶蘇局(蘇州)、寶浙局(浙江)、寶桂局(桂林)、寶川局(成都)、寶福局(福州)、寶臺局(臺灣,福建代鑄)、寶昌局(南昌)、寶廣局(廣州)、寶雲局(雲南)、寶濟局(濟南)、寶武局(武昌)、寶南局(長沙)。
隨著雍正、順治價格飛漲,很多人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清代小錢,特別是乾隆通寶這個品種上,「乾隆通寶」還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象徵「多財」又「興隆」。體現了當時人民對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的美好心願,以及對未來生活無憂的渴望和憧憬。
現如今,若擁有一枚「乾隆通寶」可以為自己的事業帶來財富,增添幸運,因此,被眾多藏家所喜愛,近幾個月黃亮的中樣明顯上漲。隨著清錢版塊資金不斷湧入,黃亮好字頭的將供不應求。
以下是最近市場綜合參考價,數據採集的是傳世品相,生坑錢批量價格在5元左右。價格只供參考,不作投資依據,以實際品相來定。
寶泉局:25mm以下10~50元 、25~27mm 30~300元、27mm以上300~1000元
寶源局:25mm以下10~50元 、25~27mm 30~300元、27mm以上300~1000元
寶武局:25~200元
寶直局:15~100元
寶陜局:15~100元
寶福局:20~120元
寶桂局:15~200元
寶雲局:10~100元
寶廣局:20~200元;
寶川局:20~100元;
寶昌局:20~200元;
寶晉局:25~200元
寶蘇局:25~200元
寶浙局:20~120元
寶黔局:15~200元
寶臺局:300~2000元
寶濟局:80~300元
寶南局:15~200元
文章來源:子廠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