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幾歲開始學才藝(從5歲時的才藝班到爆紅)
2023-04-13 09:57:36 1
1
易烊千璽又一次「炸」了。
他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才四天,票房就突破 6 億,豆瓣評分也高達 8.4。
@《少年的你》劇照
初次擔當大熒幕男主角的易烊千璽,也貢獻了一場有質感的表演:
他在電影裡飾演了一個「小混混」小北,打群架、頭破血流是家常便飯,又帶著少年人的痞帥和孤勇。重點是,和全程演技彪悍的周冬雨對戲,竟然也沒輸掉氣場。
電影裡的「小北」是個社會底層少年,但真實生活裡的易烊千璽,卻是光芒四射的明星。
微博粉絲近 8000 萬,每條消息下面的轉發和點讚是百萬級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連髮型換了這樣的事都能衝上熱搜榜第一。
加上群眾認可度高,真正意義的頂級流量無疑。
為什麼易烊千璽就「成了」?
他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他的成功背後是一個把「推娃」這件事做到極致的媽媽,走了一條披荊斬棘的路。
2
2017 年, 17 歲的易烊千璽和媽媽一起上了綜藝節目《熟悉的味道》。
主持人李詠問千璽媽媽:周圍人是不是覺得你很風光?因為你有一個風光的兒子。
她答:但應該沒有幾個人經歷過我和千璽之間的東西,真的很辛苦。
這條路是什麼樣的?
當時全職的媽媽,幾乎把家裡絕大部分經濟來源,都投入在對易烊千璽的培訓上。
從 5 歲開始,千璽就輾轉在各大培訓班。
市面上的才藝班,他幾乎試了個遍:中國舞、民族舞、現代舞、拉丁舞、街舞、葫蘆絲、書法、聲樂,甚至還有魔術、變臉等等。
《熟悉的味道》節目組安排千璽媽媽去孩子曾經上過課的舞蹈教室,她的記憶瞬時就來了:
「從住的地方來這上課,坐公交要 2 個多小時。」
@《熟悉的味道》
「到舞蹈教室是下午六七點,上完課就要八九點,然後再坐公交車回去,要是沒公交了,就去找地鐵回家。」
小小的千璽,那時就常常在公交車後排換衣服、吃飯,有時還要在菜板上寫作業。
這樣的日子,上學時一周一次,到了暑假幾乎天天上演。
能夠這樣堅持逼孩子、逼自己,來自於千璽媽媽對兒子「一定要與眾不同」的「執念」。
據《人物》雜誌採訪報導,千璽媽媽在高中就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問題輟學,南下打工。工廠裡,身邊的媽媽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回家孩子不認識我了」。
學生時代,千璽媽媽最羨慕班上多才多藝的文娛委員,覺得那樣的人生才精彩,當媽後,她下定決心要陪孩子,要讓他與眾不同。
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她每天都打電話跟丈夫討論,決定要用四個字的名字,「這樣才夠特別」。
千璽的性格從小就比較靦腆,很多時候,都是媽媽把孩子往前推的。
和哥哥姐姐們一起上舞蹈課,她會特別叮囑老師,讓千璽站前面一點,「不然他會一直往後縮」。
@《熟悉的味道》
千璽最初學舞蹈的時候,她甚至也報了同一個班,很多動作她也一邊學、記動作,一邊手把手教給孩子。
這樣的「用力」,最初也讓千璽不解:「我那時候覺得,為什麼要上這麼多班?」
但媽媽的答案依舊是那個:因為你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媽媽努力尋找各種演出的機會,接到經紀公司的邀請就去試。終於到了 13 歲,一個組合的出道契機,從此改變了孩子的命運,這就是很快紅透半邊天的 TFBOYS。
3
今天易烊千璽的成就,早就超過了媽媽當初推娃的預設。
在她的規劃裡,千璽將來可能就是開一個舞蹈工作室,自己呢,就在前臺幫幫忙什麼的。
也只有名利場真實來到眼前,才能知道這背後意味的是什麼——
記錄片《我的時代和我》,拍攝記錄下明星易烊千璽的一天:
@《我的時代和我》
2017 年 10 月,距離「易烊千璽 17 歲生日會」還有四十多天。就在幾天前,他剛從西班牙拍攝完廣告回來,趕到寧波拍戲。
那天晚上22:05,他從《長安十二時辰》劇組下戲;
23:10,聲樂老師和他來對生日會唱的歌,千璽一邊咳嗽一邊練習;
23:50,聲樂課結束,閉眼睡十分鐘;
0:00,拿出《三年高考五年模擬》,補足學科的部分,下一年他就要高考了。
幾乎一直這麼滿滿當當。
他是學校高三動員大會的發言人,但實際上他真正的高三生活,就只有開學典禮那一天。
@《我的時代和我》
除了短暫的學習,他的其他時間,全部都放在「藝人」這個身份上。
不敢去年輕人多的地方,甚至形成了「自動雷達」,避開人群或迅速逃跑;
每天的行程都排得很滿,也會累到崩潰,突然生出少年氣「我現在就不想幹了」,但是一想到背後的人,又覺得自己不能這樣;
寫給媽媽的感謝信裡,有這樣一句,「楠楠(備註:千璽弟弟)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長大,哥哥走過的路,他都不用走了。我害怕還來不及長大,您就老了,所以我會更加努力,鞭策自己。」看得讓人莫名心酸。
很多人說,千璽有今天這樣的表現,要多虧媽媽當年的猛推。
但看到孩子的懂事、成熟、隱忍,推娃前行的媽媽,也許心裡同樣五味雜陳。
4
千璽成功了,承受著名利的光鮮,也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辛苦。
但比起他,更多在走這條路的孩子,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去年北京衛視的節目《老師請回答》上,有個女孩的媽媽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讓孩子從小學跳舞。
孩子從 3 歲開始接觸舞蹈,到現在 6 年的時間,報過各種舞蹈班,上過很多團體課、1 對 1 課,一有演出機會就去嘗試。
沒幾年功夫,他們在這上面已經投入了一套別墅的錢(五六百萬),還把家從鄭州搬到北京。
@《老師請回答》
但結果呢?節目組請來孩子的目標學校——北舞附中的舞蹈老師,老師卻說,孩子要走專業路線非常難。這條路比想像中難走得多,通常是全世界好幾萬孩子裡,最後能選擇出那麼 10 個。
如果孩子本身就沒有自己要學的意願,強加給她就更不容易了。
身邊也有一個朋友的表弟,同樣和媽媽北漂十幾年,就是為了考上藝術學校。
他媽媽辭掉老家的工作,陪孩子租在學校旁邊的一個地下室,每天奔波在趕培訓班、趕場小演出的路上。
但孩子考了兩年沒考上,現在他們陷入了兩難:之前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回老家不甘心;但是要改變方向重新開始,又談何容易。
5
易烊千璽的成功是一種小概率的幸運,作為一個推娃樣本,千璽媽媽的這條路,可複製性也太低太低。
無論是他的天賦、努力還是整個家庭的犧牲,都稱得上孤注一擲。
首先,它需要孩子的天賦,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易烊千璽就說自己是在一次次的舞蹈練習中,發現自己確實比別人學得快、能夠感受到的東西更多,才真正意識到喜歡舞蹈、有點天賦。
其次,家長需要非常大的決心毅力去走這條路,一旦猶豫搖擺,結果都會不一樣。
現在的工作量讓他和普通人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作息,之前錄《這就是街舞 2》,他就在節目上說自己睡太少了,特別疲憊。就算這是藝人的常態生活,但易烊千璽說起來,也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不知道當年的千璽媽媽,是帶著怎樣的一腔孤勇走這條路的,要知道這樣的投入和產出,不一定就成正比,有可能只有一個失敗的結果。
可怎樣權衡這場「豪賭」值不值?
《育兒經濟學》這本書或許揭示了部分真相: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重要的分歧,就是如何權衡當下的快樂和未來的成功。
有句話叫「父母之愛子女,當為其計深遠。」
嚴格的父母通常認為,孩子年齡太小無法理解,但一旦長大,就會感激父母的教育。
而大多來自成功人士回溯童年時告訴我們的故事,也是「周杰倫的媽媽如何逼他練琴」、「易烊千璽的媽媽是怎樣堅定地想讓他與眾不同」的道路。
但這些成功的故事對我們的育兒生活真的有意義嗎?
恐怕不。
千璽從這條道路裡走出來了,但他說自己最幸福的事,是一個可以在家睡懶覺的上午,因為沒起來,被媽媽一遍遍催吃飯。
難得有空下來的一天,他會幻想自己去爬山、看城市全景。但拿出手機搜一圈這樣的地方,就算去過了。
這個少年眼睛裡,有著比普通十幾歲孩子多得多的內容。
而作為他的媽媽,去承受「孩子早就不屬於我,屬於這個世界了」的落寞,是不是也是一種不可計算的代價?
易烊千璽這個成功的特例,或者是出自他的克制和自省,或者是熱情,又或者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命運,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他能走到這一步。
易烊千璽只有一個,我們也許終其一生要接受的只有兩件事: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只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