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展目標(瞧貴州新年這發展陣勢)
2023-04-13 07:04:37 1
貴州發展目標?【春天裡,我們這樣幹⑦】,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貴州發展目標?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貴州發展目標
【春天裡,我們這樣幹⑦】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盧璐
「嗚——」一聲汽笛長鳴,貴州省餘慶縣沙灣碼頭,27艘滿載黃磷渣的500噸級船隊駛向重慶涪陵,烏江水運迎來新春首航。
駕駛艙裡,船長趙成牆很是激動:「按下開船的引擎,就像摸到了烏江的脈搏。恨不得一下子飛船過壩,順流直到重慶呦!」
當親自乘船通過一次貴州省遵義市境內的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後,記者才明白趙成牆口中「飛船過壩」的真正含義。高達232.5米的水電站大壩,把烏江攔腰截斷。「飛越」大壩,貨船要搭載升船機承船廂,經過山體隧道,來到大壩旁的半山腰。再沿著山間百餘米高的渡槽,分三級從高到低,翻過大壩,再重新回到下遊航道。
「這是目前世界上通航水頭最高的通航工程!」趙成牆說,這讓跑了30多年船的他,體會到了「天上行船」的感覺。
「天上行船」,讓中斷近20年的烏江水道重新貫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充分利用水電資源,烏江上先後建設了10座大中型水電站,在成就「西電東送」的同時,由於建設能力有限,沒有充分考慮通航需求,烏江航道被大壩截成數段,本世紀初,烏江水道徹底斷航。
如今,在崇山峻岭之間架橋開路,建設出的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在創下世界上首座採用三級升船機方案的通航建築物、擁有世界上單級提升高度最大的垂直升船機等6項世界紀錄的同時,宣告烏江全線復航。由此,500噸級貨船可以上溯至貴陽開陽港,烏江航運再現勃勃生機。
「水運運量大、成本低。貴州地處長江、珠江上遊,暢通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水運大通道,對貴州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在對烏江航運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時,貴州省省長李炳軍特別強調。
烏江航運條件的改善,為無數往來烏江碧波之間的水運人帶來了新機遇。
「通航前,上遊的磷礦和其他貨物要想『翻壩』,必須上岸走一段公路,再周轉到下遊碼頭重新裝船。全程需要小兩天。」趙成牆告訴記者,「現在貨船乘著『電梯』上下,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翻越大壩,不僅節約了運輸時間,更大幅降低了貨運成本!」
「一艘500噸級貨船從貴陽開陽港至重慶涪陵港,目前的『一船直達』較之原先的『公水聯運』,成本節約2萬元至2.5萬元。」沿河烏江輪船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楊廣算了一筆帳。
就在烏江新年首航的同一天,貴州省港航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統籌起貴州全省港口園區和航運資源,2023年的運量目標是120萬噸,比過去翻一番!
不僅江上,水路沿途的產業也都卯足了勁兒!
烏江上遊,貴州磷化集團按下了春日裡的「快進鍵」,各大基地主要生產裝置都拉滿了自己的「進度條」。記者走進一家化肥公司,只見寬大的運輸帶上,一隻只金黃色的編織袋被迅速注滿,快速向前移動。在這裡,近2000名員工正加班加點,搶抓開年新訂單。
「現在運輸便利了,我們的市場訂單充足得很,一季度計劃生產化肥25萬噸!這個春天我們要做好原材料儲備,合理安排生產,為春耕提供保障。」公司生產部副部長告訴記者,該集團僅1月便完成磷礦石生產102.58萬噸,服務農牧漁業產品44.39萬噸。
在貴州思南一家造船廠的碼頭,新造的10艘貨船在水面整齊地一字排開。造船廠車間內,吊機來回移動,機器的轟鳴聲、電焊的噝噝聲、叮叮的錘打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忙得熱火朝天,2艘貨船正在加緊建造。
「過去我們要想方設法找市場,現在是市場來找我們。」船廠員工的話滿含希望,「藉助烏江水運全線復航的機遇,今年年造船產值還要超過4000萬元。」
如今,河道兩岸的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石材產業基地加速聚集,石材、水泥、砂石骨料等產業因勢而動。貴州思南一家水泥企業總經理劉譽斌說:「我們生產的低鹼水泥,在省外有很好的市場。過去因為公路運輸成本較高,一直沒能打開銷路。思南港運營後,水泥每噸運輸成本可以節約50元,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參與全國大市場。」
據悉,今年烏江臨港園區、梯級渠化工程、航電樞紐工程和重點港口碼頭航運服務項目建設都將加快推進。
「一條江就是一條經濟帶!這幾年,貴州的高鐵高速建設突飛猛進,現在又補上了水運短板,深居內陸的貴州有了更加綜合的運輸方式。」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邵勳告訴記者,2023年,貴州將加快發展水路運輸產業,繼續推進造船和運輸補貼政策,提升烏江船舶運力,建設餘慶港沙灣物流園區、貴州涪陵港口中轉基地,全力助推「黔貨出山」。
「我父子兩代人都在烏江上當船長。現在烏江航運條件變好了,之前去外地討生計的老船長、老夥計都回來了。」趙成牆對烏江的未來滿懷期待,「現在,年輕船員的熱情比我們還高,春天來了,得加把勁!」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20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