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啃老的幾種情況(家庭中出現啃老)
2023-04-12 19:54:23 3
01
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無論兒女到了多少歲,我們都會時常掛念。如果兒女都成家立業了,父母也就安心了。可如果兒女沒有成家立業,父母就比較擔憂了。
這世間有這麼一個規律,我們過分擔憂的事兒,它偏偏會發生。我們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它就也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墨菲定律」。
有太多的父母,都為了兒女的往後餘生而憂愁。特別是啃老且單身的兒女,那更是讓父母頭疼。
由於兩代人存在隔閡,父母無法理解兒女的選擇,兒女也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家庭的矛盾就會層出不窮。尤其是親子關係,更會越來越糟糕。
父母,要想緩解家庭的矛盾,要想緩解與兒女的關係,那他們就該「另謀出路」。在這個年代,單靠說教,那是行不通的,反而會激發兒女逆反的心理。
要知道,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選擇,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不易。如此,父母的智慧,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家庭中,如果出現單身、啃老的兒女,那父母不妨這麼做。
02
有這麼一個案例。
在鎮子上,有這麼一戶人家,父母和兒子都買不起房子和車子,但他們過得平淡且安穩。可是,父母卻為了兒子的婚事而坐臥不安。
父親覺得,兒子都28歲了,理應找個對象,結婚生子了。母親也覺得,兒子再不結婚,可能就被鄰裡鄉親看不起了。
面對父母的催婚,兒子說了這麼一句話:「你們讓我結婚,那我結婚後,又住哪裡呢?」
父母愣了一會,低聲說了一句話:「我們家88平米的房子,最多你們夫妻倆住一個房,父母住一個房,那不就可以了嘛!」
對於父母的說法,兒子搖了搖頭,說道:「就這條件,哪怕我願意,別人也不願意。說得難聽一點,也許我連進入相親市場的資格都沒有。」
父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一直催婚。而兒子,也跟他們鬧了矛盾,關係越來越疏遠。直到今時今日,這一家三口也還是勢成水火。
像這樣的催婚方式,本就是有問題的。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輕易接受別人強加給自己的意願。尤其是年輕人,只憑藉自己的想法做事兒。
對於父母來說,如果自己沒錢,而且也沒有什麼家產,那就不要說太多了,以免影響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不僅「貧賤夫妻百事哀」,就連「貧賤家庭也百事哀」。
03
聰明的父母,會有這兩個做法。
做法一:如果你已經準備了房子和車子,那你就需要給兒女「洗腦」。
有些父母,本就有房有車,就差「兒女點頭」,就能讓兒女立馬成家立業了。可是,兒女不樂意,那父母就會特別著急。
其實,父母不該著急,而應該想想,如何才能「祛除」他們頭腦中的刻板觀念?毫無疑問,那就需要用「有邏輯的觀念」給兒女洗腦。
你要跟他說,別人沒房沒車結不起婚,而你有車有房了,為什麼不結婚呢?更何況,家庭的基業都是你的,你不繼承,難道要讓別人來繼承嗎?
相信你的兒女就會猶豫不決。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連續出擊,擊潰他的心理防線。要麼讓他「苦一苦」,要麼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人,唯有「苦」過了,才希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人,唯有看到別人一家其樂融融,才會有自己「成家立業」的想法。如此,一苦一甜,那就水到渠成了。
更何況,人對於「資產」的執著,那是發自本性的。只要你激發了人之執念,那他的觀念就會徹底改變。
04
做法二:如果你沒有準備房子和車子,那你就「少說多做」。
有車有房的時候,你需要主動出擊,因為你有主動權。而沒車沒房,也無法幫孩子買房的時候,那你就不能主動出擊了,而是需要「少說多做」。
可現實卻是,越是有錢的父母,越不會說。而越是貧窮的父母,越是說太多。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這會激發兒女的「仇親心理」。
在心理學當中,有這麼一種偏激的心理,那就是「仇怨」原生家庭的父母。
這種心理,在貧窮的家庭中,那是很常見的。而發生的根源,就是父母。
比如說,兒女有自己的打算,但父母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就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對於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兒女肯定會「立馬叛逆」起來。
上文說過,這世間不僅存在「貧賤夫妻百事哀」,還存在「貧窮家庭百事哀」。
貧窮的夫妻,因為錢財的問題而吵來吵去,終究不長久。貧窮的家庭,也因為父母陳舊的觀念,以及兒女叛逆的心理,導致家庭持續衰敗。
所以說,如果父母沒錢沒車,那不妨「少說多做」,相信到了一定的時間,兒女會給我們最好的結果。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