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還有人嗎(沒有人不告而別)
2023-04-12 17:00:51 2
當嘴唇和嘴唇吻合在一起,
我想起了遙遠歲月的夢幻,
那是令人銷魂的感情交流,
月亮閃爍的也是另一種光芒。
----勃留索夫(俄羅斯)
沒有人不告而別
▷菩提之惡花
1
那年去敦煌,月牙泉就那麼一彎,《漢書》說「敦,大也。煌,盛也」,倒是仰望鳴沙山,有些惶恐。再去的陽關,漠漠無垠,類似烽燧,西出陽關無故人,剛好結束了一段喜歡,瞧著不知埋掉多少生機的沙礫,站著站著想不傷神都難。
一場旅行,真得令男男女女撕逼不已。本是各有所圖,結局永不會皆大歡喜,這個紅塵,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差不多吧。既然不明白,思索驚動的人太多,只好獨行,悄沒聲息地駐足感興趣的風景,似乎比身邊多個饒舌的人,彼此都如釋重負。
這樣出去了一天,果不其然,耳邊清淨許多。下午在莫高窟第285窟,這樣的高度,只有閒適無聊之人才會氣喘籲籲地爬上來。恰好又不喜帶水,狼狽不堪地環視南北壁壁畫,秋天的日光早已不見,隱隱覺得畫面飄逸多姿,氣韻生動。
南壁所畫為《五百強盜成佛圖》,總之是連環畫的形式,即便粗略地瀏覽,也能知道大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流世中因果報應寄託的希望,對壞人的約束力遠遠小於好人內心的懺悔,本意是重新做人,阿彌陀佛之後幹啥依舊。《桃花扇》的結尾,侯方域與李香君雙雙入道,也不過如此。
2
撒哈拉沙漠是屬於三毛的,敦煌溫柔的沙子暫時屬於我,總是可以吧。雅丹的日暮,鳴沙山的日出,鋼筋水泥中稀鬆平常的周而復始,被沙漠蒼茫的多少有些壯美的無奈。
出莫高窟的時候有點口渴,在路邊買了老媼的幾枚李廣杏,色澤金黃,肉厚多汁,酸甜的味道襲來一時不知所云。雖有晏幾道「那日楊花陌上,多時杏子牆頭」的一瞥,到底受過廣漠凜冽風吹,杏的甜味沁人心脾,不覺抵消了壁畫前的唏噓和嘆息。
晚上在沙洲夜市,燈光迷離,出行的幾個人約好在這裡碰面,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原本親密無間的友友,差點各奔東西。這頓散夥的酒早喝早了,你看風景他看人,夏蟲不可以語冰。
敦煌的星星多到亮瞎了雙眼,仿佛天空生來就是盛放那些閃爍東東的,再看一眼心裏面都能流出水。最主要的大叔要告訴你,有的遠行一定要留在青春年少,老眼昏花的最後只有感慨。那晚的實際情況是,幾個人喝了不知幾瓶白酒,騷包的恨不能撕心裂肺,星星不是天上的,眼冒金星那種,唯一的姑娘沒有喝白酒。
終於如釋重負,把帶來的本本都抄的滿滿,有個小手電筒丟了,質量很好,再買一個按鈕總是不太靈光,敦煌那個地方被束之高閣了。
可能是搬了幾次家之後,書房東西的位置,包括看過沒看過的書,大致的方向,順手就抽了出來。
就在出梅幾天,碼字間隙,忽然在背後書櫥最底層,亂翻出發黃的摘抄本,某年某月某日,敦煌。悶熱的書書之間,閃過道道數十年前的閃電,可並不能如昨夜妖風襲來時的酣睡無覺了。翻開的那幾頁,竟然抄錄了敦煌文化裡最俗氣落盡塵埃的放妻書一道。
蓋聞伉儷情深,夫婦語義重,幽懷合巹之歡,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共同床枕於寢間,死同棺槨於墳下,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讎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作為後代增嫉,緣業不遂,見此分離。聚會二親,以求一別,所有物色書之。相隔之後,更選重官雙職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韻之態。械恐舍結,更莫相談,千萬永辭,布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時×年×月×日×鄉。百姓×甲放妻書一道。
這個說辭也挺有意思,不是休了你,而是放你自由,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同一個花花世界,橫亙多少年的星空,螻蟻凡塵,聚合兩散,豈止敦煌大漠。
【油畫:李貴君】
The end
【菩提之惡花】純屬個人囈語,讀書、看電影,讓我們一起在路上用心靈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