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字的了解(祖字玄機)
2023-04-13 05:56:54 2
清明掃墓祭祖,緬懷先烈,中國人的傳統。這個傳統興起的來歷、目的、等等就不在此論及了,本文主要來研究一下「祖」字的表意原理,也就是說漢字「祖」為什麼會有字典裡列的那些含義的。
「祖」字的源流如下:
來自百度百科
「祖」字的基本意義當是指人的根源,擴大範圍也指家族的根源,部族民族的根源,再擴大範圍就指某個事物最早的來源(或創建人)。根源一般都已逝去,需要追思,所以祖字後來就加上祭祀意義的示字傍,表示可追思的意義。
人來源於父母,按男性為主的支系,父又來源於爺爺奶奶,爺爺又來源於太爺爺太奶奶,以此向上尋根。所以男系祖先可以是指已逝世的父母,爺爺奶奶,太爺爺奶奶等等先輩。
現代漢語中,一般把爺爺奶奶稱為祖,是因為人能記起的可能有過短暫交集的先輩一般都在爺爺奶奶輩,太爺爺奶奶輩就幾乎少有印象少有交集。人生大部分時間還能陪伴父母生活,所以不稱父母為祖。
人的姓氏大多是具有男系共同祖先的標誌,所以中國人很重視姓氏的傳承,是古人倡導的認祖歸宗思想的體現。
中國人的姓氏大多起源於商末周初,也許與漢字的發生發展同步。
科學證明,人的DNA密碼在男系有傳承,所以男系氏族的標誌「姓氏」的創建採用還是有些科學道理的。
那麼「祖」字為何有此含義呢?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人的傳統看法。
【形聲字。從示,且聲。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以「且」為「祖」,不從「示」。關於「且」字之造字本義,有多種說法,或雲是男性生殖器之象形,或說是像神主之形,尚無定論。「祖」字應當是由「且」分化出來的專用字。後世「且」用為虛詞,不再用來表示「祖先」之義。這種分化大概是在春秋時代完成的,所以春秋文字中「祖」字已作「A」。戰國文字在春秋文字的基礎上發生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聲旁「且」字上,或加一短橫為飾筆,或加「又」旁繁化,並在「且」旁右邊加「B」為飾筆;或將「且」聲改為「虘」聲。秦漢以後的「祖」字基本沿襲春秋文字的寫法,變化不大。古文字中「祖」字是指祖先而言,凡父輩以上皆可稱「祖」。《詩·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孔穎達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己所從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稱焉。」】
文中可見,他們習慣於象形法思維,把早期的祖,即「且」字,想像成什麼男性之陽具。請問這個符號又有幾分象陽具?可笑。
說這個符號象「神主」即祭祀用的牌位,倒還有些道理。
這個字符不僅可表示祠堂裡的牌位,各種墓碑也有此意象。
這個「且」字符,下面的一橫可象徵牌位或墓碑的支座,上面的外廓象其主體結構,中間的兩橫可代表牌位上的文字或其它圖案。或許可以這麼理解。
基座為陰,上部的長長的墓碑主體為陽,所以墓碑及「且」字為巽卦,而巽卦又有人類繁衍生息的意象,以陰爻為主又有事物發端的意象。
問:巽卦又有夫妻一同生活的意象,此為「且」字做為虛詞「並且」意義的來歷嗎?
答:先生的理解非常正確!
對待漢字,必須抽象地思考,抽象到易卦的高度,應用易理轉換才能有解,所以重點是我們要學會理解易卦的諸多意象。這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懂易學的一個標準!也才是易學的核心理性之所在!
巽卦之初爻陰代表的是事物向前發展的根基,可以理解為某人的祖先,而且巽之陰是兩者,象徵父母雙親或祖先之考妣。這就是具有巽卦意象和祭祀意義的「且」字能代表祖先的關鍵。
巽卦有並列的意義,也有延續的意義,如同多股繩索的模式,所以「且」字虛化就有字典中的那些含義,讀者可自行查閱,此處省略。
中國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媾圖為何形如兩條蛇構成的繩索?其道理就在於形象表達人類繁衍生息的上述易理。
現代科學也揭示了遺傳密碼的繩索式結構。
祖字後來加示字旁,是漢字演化的必要,為了將且字分化出來變虛詞。
實際上僅僅一個且字就能代表祖先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