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一聲喊帶給你怎樣的感受(華陰老腔歲月不老)
2023-04-12 08:25:54 1
眾人幫腔一聲吼,驚木一擊泣鬼神。
2015年歲末,譚維維揮舞著銅鈸與陝西華陰老腔藝人跨界合作的《給你一點顏色》刷爆了朋友圈,滿屏沸騰的「驚世表演」被崔健稱為「教科書級的中國搖滾樂」。
華陰老腔,從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黃土地上的搖滾吶喊
華陰老腔是陝西省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說起「老腔」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的泉店村是漢代京師倉的所在地,漕運直通京城長安。船工們為了統一節奏,一邊用木塊敲擊船幫,一邊喊著著號子。隨著水流湍急,號子雄壯激烈,加上眾人幫腔,其場面蔚為壯觀。
號子聲隨著黃河、渭河水經年流淌,逐漸形成古樸悲壯、沉穩渾厚、粗獷豪放的音樂風格,大有關西大漢詠嘆大江東去的磅礴之勢。這種古老的搖滾音樂生長在黃土地上,反映了先民們辛苦勞作的精神狀態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情懷。一聲吶喊,千古豪情,陝西人的剛強、豪邁都融進了老腔中。
世代家傳的原生態遺
華陰老腔生於泉店村的張氏家族,世代不傳外人。從那一本本發黃變脆的古老劇本中,我們看到了老腔延續的歷史脈絡。這些由清朝乾隆年間毛筆豎排記載下來的戲本,講述著民間流傳著的從西周到宋金元年間的傳說故事。口耳相傳的老腔藝術因著閉塞的傳承,卻保留了亢奮激越的原始風華。唱的人運足底氣,奏的人渾身使勁,木塊恨不得敲出所有生活的熱烈,拉坡調吼出了生命的激情。它記載著草根人的英雄夢想,千年傳唱。夢想不息,老腔不絕。
從草根到殿堂的跨越
老腔其實是一種以皮影的形式進行演出的劇種,只需要五個人便撐起一臺戲:籤手(指揮皮影)、副籤手、前首(主唱)、後臺、板胡。小劇種的絕技大,譬如主唱,一人擔綱「生、旦、淨、末、醜」,用嗓音來區別人物性格。一直以來,老腔演唱都在皮影幕布的後邊,加上巧妙的皮影動作,歷史故事鏗鏘而來。直到近些年來,有心人掀開皮影的幕布,看到了這些幕後的精彩。
譚維維與華陰老腔藝人在春晚跨界合作
胡彥斌在《叮咯嚨咚嗆》節目中與華陰老腔藝人跨界合作
2006年,著名導演林兆華將華陰老腔搬上了話劇《白鹿原》的舞臺,這黃土地上的搖滾樂震撼了國人,人們記住了這個流傳範圍並不廣泛的民間小戲。而隨著譚維維和老腔藝人在春晚的舞臺表演的《華陰老腔一聲吼》,這吼出的歲月滄桑賺取了多少人激動的淚水。
華陰老腔從草根走進殿堂,被更多的人欣賞。但卻面臨著傳承難的問題。如今,張家老腔藝人已經擯棄了門戶觀念,並且走出了陝西,傳播這一古老的遺音,著名歌手胡彥斌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他們的跨界合作雖然融合的還比較稚嫩,但卻從胡彥斌的歌聲裡揉進了老腔的硬朗,並且引領著更多的年輕人去關注華陰老腔。
話劇《白鹿原》中的老腔藝人
中國之星華陰老腔是什麼 譚維維給你一點顏色震撼全場
「女媧娘娘補了天,剩下塊石頭是華山……」12月5日晚,譚維維登上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的舞臺,和華陰老腔合作的原創混搭版搖滾作品,一開口就震撼全場,也讓朋友圈為之刷屏。《給你一點顏色》歌如其名,給了中國音樂人一點顏色看。那麼何為華陰老腔呢?
老腔是陝西省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分老腔、時腔兩個劇種,表演方法和全國大致相同,先搭好臺子、撐好「亮子」,然後藉助燈火,以竹籤挑撥用皮革雕成的人物進行舞臺表演。流傳千年的老腔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
華陰老腔,只存在於陝西省華陰縣,起源自明末清初,是以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成的一眾皮影戲曲劇種。在網絡詞條裡顯示,這一曲藝樣式,長久以來,只在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裡流傳,「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
2006年,戲劇導演林兆華就曾經將老腔請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那一年他負責《白鹿原》的舞臺劇執導。音樂這一部分,本來計劃請趙季平來合作。後來去陝西採風一趟,林兆華看了一場皮影戲,被躲在幕帘子後面的老腔震撼,當即和陳忠實(《白鹿原》作者)說,我要找他們來演。即使那時候他根本不知道老腔到底在唱些什麼,但還是被那種好像來自天上的氣勢「打翻在地」。
而早在張藝謀改編餘華電影《活著》裡,也有一段華陰老腔。參演的老腔藝人王振中,人稱「白毛」。據傳生來眉發如雪,對老腔藝術有著天生的感受力。
這就是音樂路上的冒險
12月7日下午,譚維維在上海接受了《法制晚報》記者的專訪。聊起老腔、談及當晚的演出,她依然興奮得有些不能自已。對於民族與搖滾的混搭,她坦言有崔健在背後坐鎮,而將民族性在音樂上放大,譚維維說,這就是她血液裡的東西。
將黃土地上的老腔引入新世代的搖滾作品,譚維維表示這來源於一個念頭。我們當下聽到的很多搖滾樂都來自西方,我想做的是東西方音樂的碰撞。所以,我希望尋找中國特別民間的或者久遠的音樂元素,但它能充滿搖滾的氣息。在尋找和思索中,就找到了幾百年前的華陰老腔,我覺得他們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