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心電圖特點(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早)
2023-04-12 13:39:59 3
男,66歲,動態心電圖。
圖1心電圖分析:
P波規律出現,在I、II、III、aVF及胸導聯直立向上,avR倒置,PR間期0.2s,心房率>60bpm,所以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
R3、R15提前出現,寬大畸形,前後無相關P波,插於一個基本心律的心動周期之中,無代償間歇,是插入性室性早搏,可見幹擾性PR間期延長。
R7-R11連續出現的QRS-T波群寬大畸形,心室率>100bpm,2種QRS形態,為室性心動過速。
圖2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為竇性心律。
R2是插入性室性早搏。R6-R8、R11-R15為室性心動過速。
散點圖是以點的位置表達相鄰RR間期的規律性。作圖原理:以相鄰的RR期為橫(x軸)、縱(y軸)坐標,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繪動態心電圖的RR間期散點集(Rn-Rn-1,Rn 1-Rn)。由於一個Lorenz散點表達兩個相鄰RR間期的規律性,牽涉Rn-1、Rn、Rn 1三個相鄰心搏,所以Lorenz散點是三搏兩期點。
紅色是室早點集,藍色是竇性點集。
相關知識點:
一、室性早搏
起源於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無保護機制的期前收縮,稱為室性期前收縮,又稱室性早搏。
除室間隔早搏以外,室性QRS-T波形寬大畸形, 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波(除外室性融合波)。
一般特徵:
1,提前出現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間≥0.12s,T波與主波方向相反。
2,其前無相關的P波,其後偶有P´波。
3,多數伴完全性代償間歇,少數呈插入性。
聯律間期:
指異位搏動與其前竇性搏動之間的時距,折返途徑與激動的傳導速度等可影響聯律間期長短。
房性早搏:從異位P波起點測量至其前竇性P波起點。
室性早搏:應從異位搏動的QRS起點測量至其前竇性QRS起點。
室性早搏的代償間歇:
室性早搏代償間歇的測量方法,自室性早搏的QRS起點開始至下一個基本心搏的QRS起點為止的一段時間。測量室性早搏的聯律間期加代償間歇之和並與基本心律的周期作比較,可有助於了解室性早搏的代償間歇的類型、對某些心律失常作出鑑別診斷等。
二、室早其後PR間期的影響
插入性室早由於後面沒代償間歇,故常對緊隨其後的竇性激動產生幹擾,最常見的幹擾是使其後的竇性激動的PR間期延長,是因為室性異位激動逆傳到房室交界時,使之進入相對不應期,因而影響下一個竇性激動在房室傳導系統中下傳的速度所致。
若在間位性室性早搏後心室肌仍處在相對不應期,隨之而來的竇性激動在心肌內傳導速度減慢,便可出現QRS波畸形的室內差異性傳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