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量和胖瘦有沒有關係(肥胖還與不良排便習慣密切相關)
2023-04-12 02:10:01 4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大約40%的美國人受到肥胖的影響。雖然肥胖與其他健康狀況的風險增加有關,如心臟病、糖尿病和胃腸道疾病,但人們對肥胖與腸道習慣異常之間的關係知之甚少。
近日,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和排便習慣關係之間的研究。研究表明,肥胖與慢性腹瀉之間存在高強度聯繫,且獨立於個人飲食、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或醫療狀況。這一發現對於醫生如何處理和治療肥胖患者的腹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https://doi.org/10.1111/apt.15500
「此前有研究肥胖和腸道習慣之間存在相關性,但缺乏飲食或其他因素作為加強這一聯繫的動因證據,」通訊作者Sarah Ballou博士說,她是BIDMC胃腸病學、肝臟病學和營養學部門的健康心理學家。「而我們的研究彌補了這一不足,證實了肥胖和慢性腹瀉之間存在著積極的聯繫,並首次揭示了這種關係並非由飲食或身體活動水平等混雜因素所驅動。」
通過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09-2010年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數據, States-Ballou和他的同事分析了5126名參與者的腸道健康問卷,這些參與者年齡均在20歲以上,並未有腸易激症候群、乳糜瀉或結腸癌病史。研究小組比較了BMI與體重不足、正常體重、超重、肥胖和重度肥胖相關的患者的排便習慣。
在控制了飲食、體育活動、糖尿病、瀉藥使用和人口統計因素後,研究小組發現,與那些有正常排便習慣或便秘的人相比,肥胖或重度肥胖的受訪者患慢性腹瀉的可能性要高出60%。
每個排便習慣類型(便秘,正常,腹瀉)內的體重指數(BMI)分布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每個BMI類別中腹瀉或便秘的百分比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儘管這項研究表明,這種關聯並非由研究小組控制的複合因素所驅動,關於肥胖個體比非肥胖個體更容易患腹瀉的潛在原因仍然存在疑問。研究人員表示對這一現象的一種可能性解釋是肥胖和慢性低度炎症之間的聯繫有關,後者可能導致腹瀉。未來的研究將闡明這一關係,並確定肥胖如何引發炎症,這也將為醫生如何處理這些患者的異常排便習慣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pixabay
「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的管理,」資深作者Anthony Lembo醫學博士說,他是BIDMC胃腸病學、肝臟病學和營養學部門的胃腸病學家。「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肥胖和腹瀉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考慮到改變腸道習慣可能對生活質量產生的潛在負面影響。」
End
參考資料:
[1] Study: Obesity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bowel habits—not diet
[2]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for diarrhoea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dietary and medical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2009‐2010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