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和福特號哪個更厲害(法國媒體感慨福建艦)
2023-04-11 18:43:01 1
千呼萬喚始出來。2022年6月17日上午,在全國人民的矚目中和全球軍事觀察家的密切注視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三艘航母正式下水。新航母被命名為「福建艦」,舷號「18」。該艦是中國完全組織研製的首艘彈射航母,配備電磁彈射和攔住系統,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
福建艦是東半球各國迄今為止建造過的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航母,它的到來,預示著中國海軍再一次跨過了一個質變的門檻。航母數量從0到3,技術水平從滑躍型到電磁彈射型,我們用10年時間,跨越了傳統海軍強國幾乎要花一個世紀才能走完的漫漫徵程。
眼看著這樣一艘宏偉的巨艦成為了中國海軍新的生力軍,西方國家,尤其是亞歐大陸另一端的一些歐洲媒體坐不住了。近日,法國老牌反華媒體法廣之聲也趕了個熱鬧,援引對岸的評論文章,就福建艦的相關話題再一次對中國玩起了指指點點的遊戲。
在這篇文章中,法廣之聲將相當一部分篇幅用來討論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法廣之聲認為,電磁彈射和攔住裝置無疑是福建艦最引以為傲的子系統之一,但同時可能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理由是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已經在一塊摔了跟頭。從「福特」級近年來的遭遇來看,電磁彈射系統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技術,就目前而言,仍然處在一種「看上去很美」的階段。
提到福建艦,美國的「福特」級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對比項和參照系,因為它們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型裝備了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也正因此,那些長期寄掛在美國大腿之下,將美國和美軍的強大自然而然地等同於自身強大,同時又對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始終懷有深深敵意的國家和地區而言,在福建艦下水的大喜日子裡,將「福特」級抬出來為自己挽一挽尊、找一找臉,就成為了它們理所當然的選擇。
不過,對於亞歐大陸彼端的法國人而言,他們此刻在看待福建艦時,心中的情緒可能還要複雜一些。在福建艦之前,東半球國家的航母技術巔峰代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曾經是屬於法國的「戴高樂」號的。在90年代下水、21世紀初服役的「戴高樂」號,配備了核動力系統、蒸汽彈射和攔阻裝置,並且還搭載了歐洲當時最先進的4代半艦載機「陣風M」。
雖然「戴高樂」號的排水量在現代航母當中僅居中遊,但無可否認的是,曾經的它仍然是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造船工業的集大成之作。拜「戴高樂」號所賜,法國一躍成為了除美國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並且還將這個頭銜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只不過,光陰荏苒,物是人非,「戴高樂」號雖然現在還是唯一的非美國籍核動力航母,但這個頭銜在很大程度上只剩下象徵意義了。「戴高樂」號的核動力系統是從法國的核潛艇上搬過來的,雖然解決了有無問題,但解決不了的先天性缺陷讓「戴高樂」號多年來一直深為法國海軍所詬病。
無奈之下,法國人近年來推出下一代國產核動力航母計劃——PANG,國內一些軍事愛好者將其打趣地稱之為「胖」。「胖」的技術水平要比「戴高樂」號先進一整個時代,法國人不僅為其設計了全新的核動力系統,而且為它安排上了從美國引進的電磁彈射裝置,艦載機方面更是立志要超越中美,直接把還處於圖紙階段的法國6代機都規劃了進去。都說高盧雄雞心比天高,這一點在「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法國人想得很美,但「胖」現在畢竟還是一個八字沒一撇的東西,就算這艘航母能夠排除萬難,屆時順利問世,它要服役也得等到本世紀40年代了。法廣之聲作為法國的輿論喉舌,對此當然心知肚明,所以人家這次也沒好意思把還在紙面上的「胖」拿出來和福建艦做比較。
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旭日東升的福建艦,以法國為代表的美國盟友們,只好移情到「福特」級的身上:一方面用「福特」級仍比福建艦先進來自我安慰,四捨五入約等於自己也還是比中國強;另一方面則寄望於「福特」級遭遇的問題也會出現在福建艦身上,祈禱中國海軍的新航母編隊不會那麼快形成戰鬥力。
可即便如此,法廣之聲也不得不承認,相比「福特」級,出生更晚的福建艦擁有更為明顯的後發優勢。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軍工一向善於學習和揚棄,不會意識不到「福特」級的前車之鑑。中國已經對國產的電磁彈射系統進行了難以計數的測試,為福建艦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因此法廣之聲認為,相比大器晚成的「福特」級,福建艦這位後起之秀應該可以更快地嶄露頭角。
西方的反華媒體都如此認為,我們就更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去相信,相信在包括電磁彈射系統在內的諸多技術領域,福建艦和「福特」級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承關係,但未來可期。青勝於藍,又何必出於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