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春節的飲食風俗 吃年糕寓意節節高
2023-04-02 03:38:34 3
我國是個文化差異很大的國家,南方與北方的人在過春節時所擁有的傳統風俗也不一樣,其中在吃上面的講究更獨具特色。因為現如今的人們不僅要講究好吃,也要講究吃的比較健康。那麼依據傳統在南方人過春節時有哪些飲食風俗,會有哪些特色的美食呢?
南方人春節的飲食風俗
【吃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吃火鍋魚】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
吃年糕的象徵意義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據說,最早的年糕是用於祭祀的,在大年夜祭拜神靈、在歲朝供奉祖先,到後來才成為春節應景的食品,歲歲寄託著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僅為了這是種美食,更因為它有著很好的寓意,表示著「年年高」的願望。這種美好的寄託方式一直延續至今,無論男女老少,過年總會吃上一口年糕,以求來年步步高升,事事順利。
春節南方風俗盤點
1、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2、重慶人過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
3、江蘇各地過年風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