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高說明什麼問題,和我們有什麼聯繫
2023-03-30 14:55:20 2
臨床意義
1.兒童期血清AFP含量檢測:肝癌,肝母細胞瘤,性腺畸胎母細胞瘤,肝炎等AFP含量增高。
2.成人血清AFP含量檢測:60%~70%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睪丸癌,卵巢腫瘤,惡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大多低於1000ug/L,其升高與肝細胞壞死和再生程度有關。
4.一般良性肝病AFP含量增多是一過性的,一般繼續2-3周。而惡性腫瘤則繼續性升高。因而,動態觀察血清AFP含量既可辨別良性和惡性肝病,又可前期確診肝癌。
5.生理情況下,甲胎蛋白由重生的幼稚肝細胞分泌,胎兒的肝細胞沒有發育(分解)徹底,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可通過臍帶血進入母體血液中,所以妊娠期孕婦的甲胎蛋白會呈陽性。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分子量6.9萬,在胎兒13周AFP佔血漿蛋白總量的1/3。在妊娠30周達最高峰,今後逐步下降,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約40mg/L,在周歲時接近成人水平(低於30μg/L)。
甲胎蛋白在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AFP可用於胎兒產前監測。如在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時,AFP可由敞開的神經管進入羊水而導致其在羊水中含量顯著升高。胎兒在宮腔內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點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經羊水部分進入母體血循環。在85%脊柱裂及無腦兒的母體,血漿AFP在妊娠16-18周可見升高而有確診價值,但有必要與臨床經驗結合,避免呈現假陽性的錯誤。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細胞腫瘤呈現AFP陽性率為50%。在其它腸胃管腫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呈現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當肝細胞產生癌變時,卻又康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用,並且跟著病情惡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會急劇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確診原發性肝癌的一個特異性臨床目標。
過去一向認為是確診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具有確立確診、前期確診、辨別確診的效果。很多的臨床卻發現,部分肝硬化患者會長時間呈現AFP達到上千,但多年都沒有肝癌的痕跡;同時發現約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越10
AFP(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後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而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因而,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著肝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