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是什麼意思?盤點中國古代十大驢友
2023-03-30 07:36:29 1
驢友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近些年流行起來的熱詞,用來比喻那些熱愛戶外運動的旅行愛好者,驢友雖然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但是在中國古代其實已經有驢友出現了,最出名的驢友自然是玄奘法師西遊之旅,鄭和七下西洋,張騫兩次遠行西域,孔子的周遊列國等等,這些人其實都可以稱之為最早的「驢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中國古代十大驢友。
驢友是什麼意思?
驢友諧音旅友,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也是愛好者自稱或尊稱對方的一個名詞,因為驢子能馱能背,吃苦耐勞,所以,也常被愛好者作為自豪的資本之一。他們更多指的是背包客,帶著帳篷、睡袋,穿越、野營、徒步、騎行的戶外愛好者。 一般來說,驢友需要的裝備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裝備,如服裝、背包、墊子、睡袋、鞋、帳篷、水具、地圖、指南針、照明、太陽眼鏡、刀、防護/藥品等。二是不同運動需要的專業性很強裝備,如探險隊的衛星定位器GPS、自行車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鎬、冰錐、潛水運動的潛水器材等。
中國古代十大驢友:
杜環:
杜環在中亞、西亞乃至北非等阿拉伯帝國境內遊歷、居住了十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到過摩洛哥的人。公元762年,杜環結束了其遊歷生涯,隨商船在廣州登岸,回到了中國。杜環是一萬餘唐軍俘虜中的一員,他是作為隨軍書記官參與怛羅斯戰役的,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到過摩洛哥的人。在當時的阿拔斯王朝的大城市裡,他不但發現那裡已有來自中國的綾絹機杼,還親眼目睹一些中國工匠(金銀匠、畫匠及紡織技術人員)在當地工作。
張騫:
張騫,漢族,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他兩次啟程前往邊遠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在進行這些冒險行動時期,他在匈奴度過了幾年囚犯生活;他觀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狀況;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國貨;他派代表遠至粟特,甚至安息。
汪大淵:
汪大淵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他自幼懷有大志,欲效法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遊歷祖國名山大川,考察風俗,記載物產。汪大淵廣見博聞,沿途作有詳細記錄,並作古體詩百韻,至正九年整理編成《島夷志》,為中國古代航海家親歷而手記之始。汪大淵回到南昌後改成《島夷志略》印行。《島夷志略》分為一百條,涉及國家和地區二百二十多處,史料的真實性和範圍的廣泛性,超過歷代官、私著述,對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及海道諸國歷史、地理有重要價值。西方許多學者研究此書,並譯成多種文字。在汪大淵到澳洲近二百年之後,歐洲人才知道有這一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