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的真與假
2023-03-30 13:43:49 2
中國各地的小學教材都有一個烏鴉喝水的故事,說的是:一隻口渴的烏鴉看到窄口瓶內有半瓶水,但其喙夠不著水,於是想辦法銜來一顆顆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從而喝到了水。這個故事告訴學生,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但是,現在有人做了科學試驗,證明這故事可能是假的!因為烏鴉口銜石子填到瓶子裡未必就會讓水漲起來。用科學實驗來還偽求真,這種做法當然值得肯定,因為這體現的是懷疑和求真的科學精神。
質疑烏鴉喝水有更值得思考的一些深層內涵,至少表明幾個問題。一是真理或真相的發現是一個過程;二是實踐的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儘管這話有點說膩了;三是真理也分兩種,一是相對真理,二是絕對真理。
烏鴉銜石喝水當然不完全是真的,但也並非完全是假的,因為要有一定的條件。試驗證明,當瓶子中的水位高於瓶子的一半,瓶子是瓶身大和瓶口小的細口瓶,以及烏鴉所投入瓶子的石子是小石子時,就有可能讓水漲到瓶口,烏鴉喝到水;反之,水就不可能漲到瓶口,烏鴉也就喝不到水。
簡言之,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石頭之間的縫隙體積和水量體積的比例有關,如果石頭縫隙體積大於水量,即便烏鴉投石頭到瓶子裡並堆滿瓶子,也無法讓水漲起來喝到水。
對烏鴉喝水的質疑直指一個要害,很多時候,人們習慣於把事情絕對化,即便是在教孩子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時,也把相對真理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
即便世間存在著絕對真理,也並非是指一種認識或結論是對客觀世界及其無窮本質完全的、無條件的、絕對正確的反映,而應當是對客觀真理有條件的、最貼近的和最相似的認識。
不過,真理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對客觀世界及其本質不完全的、近似的、有條件的、相對正確的認識或理論,即相對真理。烏鴉喝水所反映的道理或規律也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絕對有理或完全正確。問題的要害是,不能把相對真理當成絕對真理。
烏鴉喝水的故事仍然可以講給學生們聽,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做實驗來驗證,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烏鴉銜石投入水瓶裡可以喝到水,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烏鴉即使銜石投滿了水瓶也喝不上水,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對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遇到問題當然是首先要想辦法,但只有符合環境條件和客觀規律的辦法和行為,才有可能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試錯和檢驗真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