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10大冤案排行 哪個死得比竇娥還冤?
2023-03-30 09:42:00 4
中國歷史上十大冤案都有哪些?冤案不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事件,而是整個歷史都會出現的問題,比較有名的就是竇娥冤了,這就話應該我們常常都會說比竇娥還冤,這些事情不是傳說而是真真事實的歷史事件,今天就跟著51區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十大冤案排行,看看誰最冤。
中國歷史上十大冤案排行
NO1崇禎殺袁崇煥
NO2宋高宗殺嶽飛
NO3唐莊宗殺郭崇濤
NO4楊廣殺高穎
NO5宋文帝殺檀道濟
NO6司馬昭殺鄧艾
NO7漢景帝殺晁錯
NO8呂后誘殺韓信
NO9伍子胥被殺
NO10範雎進讒殺白起
魏忠賢的死是冤案嗎 魏忠賢不反抗的原因是什麼?
明朝時期的魏忠賢大家都認為,其惡慣滿營,是一個十足的大貪官。但還有一種說法是,魏忠賢其實是被冤枉的,他其實是一個上對得起皇帝,下對得起百生的英雄。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是魔鬼還是天使,大家在看完這篇文章後,心裡可能會有一個答案。...........[]
NO10範雎進讒殺白起
白起是春秋戰國時代繼孫子和吳起之後最出色的將軍,在大秦統一全國的進程中,白起參與指揮了兩次足以影響歷史的大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討伐楚國的戰爭,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東方六國心驚膽戰。嚇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當時秦國文有範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範雎這樣一個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係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徵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範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戰無不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白起憤怒的問到:「為什麼?」後來轉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範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這個窩囊廢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範雎面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範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NO9伍子胥被殺
伍子胥是司馬遷最佩服的一個歷史任務,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伍員身負國恥家仇,卻忍耐著巨大的悲痛和徹骨的憤怒等待時機,幾十年艱苦奮鬥矢志不渝,最後終於殺回了故鄉幹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個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的那種以德報怨的觀念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撲滅,惡人就是要用武力來制服!所以當好朋友申包胥責備他說:「即使國家對不起你,你也不應該反過來毀滅這個國家啊。」伍員鬚髮倒豎說出了一句讓千古之下的小人為之顫抖的名言:「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凌厲,個性鮮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結果。這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雷打不動的公式,伍員死了,他殺了一個小人費無極,又被另一個小人伯痞弄死,歷史仿佛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中國的英雄們開始了一個無奈的宿命:活得風風光光,死的窩窩囊囊。
NO8呂后誘殺韓信
韓信的可愛在於他身上具有一種當代美國式的那種自信和坦率,他心裡有什麼話都敢於說出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心裡怎麼想。比如舉幾個例子:例子一:他被平定齊地之後,不顧忌諱,公開給劉邦寫信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刁悍複雜,請讓我代理這個地方的王(假王),鎮壓一下這個地方的邪氣。」有人說韓信這是借功勞向劉邦要挾,可是我覺得憑著韓信那種光風奇月的胸襟才不會這樣,我相信他是從純技術角度出發的。
例子二:韓信被貶後,曾經在大街上看到了呂后的妹夫樊噲,如果要用現在人的看法,自己這麼倒黴的時候看到了皇后的親戚!那還不趕緊上去巴結一下,跟呂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這樣沒出息,在蜀地被發配的時候看到了呂后跪著哭求讓呂后把他調回老家去養老。)韓信偏不,笑咪咪的罵樊噲:「看見我來了還不磕頭!」樊噲懾於韓信往日的威望,馬上下馬磕頭:「能在這裡看到大王真的很榮幸!」韓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噲的腦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著再象以往那樣下跪了!唉,真沒有想到,我韓信今天居然會淪落到和你和周勃這樣的大老粗為伍!」說完了扭頭就走,一點都不在乎樊噲在射向他背後那怨毒的目光。
例子三:被貶後在皇宮和劉邦聊天,劉邦試探著問他:「韓信啊,你說句實話,你說我這樣的去帶兵打仗,憑我的才能到底能帶多少兵啊?」說完後可憐巴巴的看著韓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兒上能鼓勵一下。韓信腦袋一晃,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你撐死也就帶十萬兵吧,再多了肯定亂套。」劉邦氣的目瞪口呆,挖苦的回擊了一下:「那你呢?」韓信想也沒想:「我當然多多益善了。」劉邦更氣了,說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氣的話:「多多益善,那我為什麼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策呢?」韓信這才知道把皇帝給氣著了,趕緊給了個臺階下:「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所以我帶多少兵都是你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明擺著是敷衍皇帝,劉邦無論如何也樂和不起來了。
不出所料,後來呂后把韓信給殺了,劉邦當時開心的不得了,簡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問了呂后好幾次:「殺了?真殺了?」(這不是杜撰,史記上有記載,高祖又惋惜又高興。這兩種表情加起來可夠難看的。)然後夫妻兩個為了矇混過關,捏造說韓信圖謀聯合陳希(一個小角色,屬於流氓投機分子,造反被劉邦鎮壓了。)造反,我覺得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韓信連樊噲都看不上,會巴巴的上趕著去找陳希?
NO7漢景帝殺晁錯
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認為秦朝是被郡縣制度給害的,地方上權利太小,所以一出現造反的事情,郡縣沒有力量應付。所以學周朝,分封各個王,還殺白馬宣誓,只能姓劉的當王。他把十幾個兒子弄到各個地方當王,心想不管誰造反當皇帝都姓劉,沒關係。
可是後來的皇帝可就苦了,這些個王一個個的越來勢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時候,有的王自己鑄錢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謀劃這個事兒,晁錯也是這個意見,於是倆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夥伴,開始搞削藩。這些王不幹了,起來造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師出得有名啊,公開說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於是想來想去整了個「清君側」,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的,就是讓晁錯給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這事兒聽著簡直就象是在騙大傻子,藩王威脅的是誰?扯掉對誰最有好處?明擺著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點兒都不象個敢作敢當的漢子,為了討好七國讓他們罷兵,順水推舟的說:「對對對,沒錯沒錯,是晁錯要撤,不光自己要撤,還逼著我聽他的。」把晁錯給殺了!中國的事兒就是這個德行,你永遠也整不明白。領導幹部閉著眼睛在臺上說瞎話,還TMD說的有板有眼!真是可惜了晁錯這個材料。
個人認為春秋到秦的時候,中國的風氣非常的好,把誠信看得比命還重要(比如侯贏報答完了主子信陵君,覺得欺騙了國王對不起國家,居然自殺了;還有比如燕公子光去拜訪田光,跟他談機密的事情,囑咐他不要洩露,田光認為公子光這樣說是侮辱自己的誠信,也自殺了。)。就是從漢朝以後,風氣開始變壞,都是劉邦和他的這幫子孫造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