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鋒利的刀排名 最後一把你絕對想不到!
2023-03-30 09:40:53 3
在中國的古代出現過很多有名的刀,而刀又有代表一往無前的勇氣,刀較之劍更加剛猛,力量也大,有橫掃千軍之勢,在古代的猛將中用刀的人也很多,比如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新亭侯,還有最著名的唐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古代最鋒利的刀。
中國古代最鋒利的刀排名:
一、唐刀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唐刀」一詞是我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由於在唐代之前,每個朝代的軍隊將領上至皇帝下至元帥都喜歡使用佩劍作為戰鬥及儀仗之兵器且沒有使用軍刀的癖好;所以在我國古代沒有任何關於「唐刀」一詞的記載,而「唐刀」作為一種刀是不存在唐代及之前的歷史當中的。但是由於不同年代的特殊時刻會有不同的特殊需求或需要,無論是皇帝或者是將軍所佩戴的「佩劍」都不會是真正的直身圓尖頭造型;因為這種造型的兵器在戰場上十分不好用,因而在西漢至唐朝之間的歷史之中,有一部分未被記載進歷史中的歷史是記載鐵匠與軍士們如何取長補短將長劍的劍身與西漢環刀的刀頭結合在一起;從而經過反覆試驗之後,得出後來被稱為唐刀的唐代「長劍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唐刀一般指橫刀或類似日本正倉院內所藏「唐樣大刀」類的直刃系刀具。
二、鳴鴻刀
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金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由於高溫未散,還是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黃帝認為其自發的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黃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紅色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該刀長為三尺,其餘資料無記載。相傳此刀後為魔界一神秘人物所持有。光從材質的資歷上來看,鳴鴻刀足以與軒轅劍相提並論,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戰中取得一些戰績的話,其地位不亞於天下第一劍的軒轅黃金劍。然而黃帝恐其「喧賓奪主」,封殺了這把名刀的前途。
三、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為十六國時代,夏國國王赫連勃勃所鑄。相傳大夏龍雀製作極巧,下為大環,以纏龍為之,其首鳥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載:「並造五兵,器銳精利,乃鹹百鍊為龍雀大環,號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蘇軾《以雙刀遺子由子由有詩次其韻》:「寶刀匣不見,但見龍雀環。」清·吳偉業《恭紀聖駕幸南海子遇雪大獵》詩:「君王羽獵近長安,龍雀刀環七寶鞍。」《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鍊鋼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世珍之。"
四、苗刀
苗刀,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後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
五、青龍偃月刀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所用戰刀,為重騎兵大刀類型。身經百戰,所向披靡。純屬小說演義所說。根據史料研究,小說和傳說中提到的三國名將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在當時並無此物,真實的青龍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現的兵器。而關羽的偃月刀之名,原稱「掩月刀」,最早見於《武經總要前集·器圖》。《武經總要》成書於北宋初期仁宗慶曆四年,是中國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修的軍事和兵器大百科全書。書中「刀八色」章節共繪製了當時軍隊中使用的八種刀形,除手刀為短柄武器外,其餘七色均為長杆刀,包括「掩月刀」。根據圖式,「掩月刀」之刀頭闊長,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頭與柄連接處有龍形吐口,長杆末有鐏。「刀八色」中的「屈刀」、「鳳嘴刀」與「掩月刀」形式相仿,當時雖有細分,在後世則基本以「偃月刀」通稱這一類帶背刃的長柄大刀。作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過笨重且製造成本昂貴,在格鬥戰場並不普及,更多用在演武、陣列和操練時顯示軍威,或成為宮殿侍衛和滷簿的儀仗兵器,在清代早期甚至變成了武舉考核臂力的道具。
六、新亭侯
漢末桃園三結義時,三人分鑄三把神兵,剩下邊角碎料,張飛命人打造佩刀一口,未定其名,此刀久隨張飛,徵戰疆場,屢立奇功,後張飛初拜為新亭侯時,命鐵匠取煉赤珠山鐵,重鑄刀身,刀銘「新亭侯」,隨身佩帶。後關羽戰死,張飛為報兄仇出徵東吳,出兵前酒後鞭打士卒,部將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新亭侯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後吳蜀交戰,兩人被東吳送回,張苞親執此刀將其千刀萬剮,新亭侯為主人報仇後不知所蹤。
七、毒匕寒月刃
乃戰國時期徐夫人所鑄名刀,徐夫人本為一文人,常對月頌歌 。 一夜,忽起狂風,烏雲密布,天成紅暈色,且無數流星協月而行。突然一記驚雷,一道金光急衝濃雲,繼而金光轟地,引起巨響將徐夫人震暈。徐夫人醒後,天色明朗,皓月千裡,繁星陰爻,絲毫不像發生過大轟撞的樣子 。徐夫人細聽風中似乎有界外之人呼他前行。便逆風而行,本是大暑之夜風卻異常刺骨。夫人走入一片樹林,進入林之深處,是令他大驚的景象。方圓十丈之內樹木皆被砍碎,如同受之以凌遲。而最中間的散發奇寒的已不是塊隕石,而是近乎成型的寶刀,渾然天成。 徐夫人頂著奇寒拔出寶刀,見其通體光滑晶瑩,在皓月之下更顯魅力四射。且型似新月,寒氣逼人,故名此刀曰: 寒月 。 夫人將其置於屋內,鬼使神差的去討教鑄刀之術。且夫人在煉刀方面天資過人,學的很快。 在舍內,為了鑄成寒月十天十夜只喝水不進米飯。已達到忘我境界。
十天後,夫人出門,友人只見他面容憔悴,頭髮銀白。但雙目炯炯有神。而他手中的寒月更是光芒四射,攝人心魂。教他刀藝的師傅本想用自己的寶刀與寒月一比,但不知為何在寒月面前都拔不出鞘。原因是在刀中之皇寒月的威懾下任何寶刀也不敢與之爭鋒。寒月無堅不摧,銷鐵斷金,名聲立刻傳到趙王耳中。 趙王命使者攜萬金買刀,但徐夫人說此刀並非凡間之物,不應受凡人染指。趙王聽此言,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命刺客奪寒月寶刀以及徐夫人性命。當夜,一百二十名高手圍殺徐夫人,但夫人依仗寒月神鋒與刺客們僵持。凡被寒鋒所傷,血液凍結,筋骨盡斷。可是強龍難敵百虎。最後徐夫人精疲力竭,以刀自刎。 趙王得刀後常做惡夢,每當寒風襲來就會聽到徐夫人的哀嚎,妃子,皇子病死,便將寒月壓在寶鼎之下,以鎮刀的恨意。不出一年,趙國滅亡。後荊軻用此刀刺秦王失敗,轉入秦王手中,當時也只有秦王的皇威可以鎮住此刀。後來劉邦入秦,寒月也下落不明。 但寒月已成為歷史上名刀。
八、錕鋙刀
錕鋙刀:古代名刀。錕鋙乃用錕鋙石冶煉成鐵製作的刀。《山海經·中山經》:「伊水西二百裡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晉郭璞註: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傳言割玉須用錕鋙刀。《海內十洲記·鳳麟洲》:「昔周穆王時,西胡獻錕鋙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劍之所出,從流州來。」《宋史·李公麟傳》:「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錕鋙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絕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九、龍牙、虎翼、犬神
龍牙、虎翼、犬神是上古三大邪刀,史載:「中平二年,李傕掘得三刀,銘曰龍牙、虎翼、犬神,傕常服之。」相傳鍛造原料中使用了許多惡毒之物,並有多種詛咒纏縛。夏朝末期為君主桀所有,之後暴政開始。三刀被供奉於夏朝太廟,據史料記載,商湯攻入夏朝太廟之時,黑雲遮天,鬼哭神嚎,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為三股妖風襲來,頓時湯的軍隊死傷無數。湯王棄戈下馬,手持軒轅劍單人闖入太廟主殿,揮劍疾斬,三大邪刀被擊成碎片封印於地下。時代遷移,北宋朝著名鐵匠韓蘄在一處深山之中發現了商朝太廟的遺址,並開啟封印得到了龍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時「碎鐵中隱隱有黑氣,觸之即發」。後由韓蘄與宮廷鑄劍師合力鑄造,耗時一年零八天,鑄成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於開封府,時任開封府尹包拯成為第一個「開封三鍘」的持刀人。數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軒轅劍擊碎之後,長年封印,日後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氣的「青天三鍘刀」,真可謂物極必反。
十、庖丁菜刀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們小時候就學過,但是他的刀我們都不了解。其實呢,他的刀,也是一把寶刀,但是卻被他拿來當菜刀用了好多年了。庖丁菜刀,用幾十年就跟新的一樣,十分鋒利。但是它卻是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這把刀宣揚的卻是道家經典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