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為什麼沒有錄製完無限超越班(無限超越班如何評價沈月的表現)
2023-04-14 07:28:49 2
文/葉秋臣
其實沈月不應該來《無限超越班》這類表演型節目。
甚至,都不太適合做一個演員。
也許這樣評價的確有點過於直白和苛刻,但她這一步路真的走錯了。
如沈月本人所說,從進入娛樂圈開始她自身的戲路一直都比較窄,幾乎都是元氣少女等甜美風格。
雖然從處女作開始算,沈月的戲齡已經有6年的長度,但出演的影視劇數量卻並不多,而且人物標籤往往都帶有「元氣」和「樂觀」的字樣,所以還屬於演員小白階段。
葉秋臣一共完整看過沈月主演(客串先不計)的電視劇共兩部,分別是與王鶴棣合作的《流星花園》,以及與陳哲遠合作的《我的反派男友》。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是她作品清單中熱度比較高的一部,但我沒有追完,僅看過部分片段,因此不做過多評價。
沈月在演技上的進步確實有,但作為演員的潛力空間卻非常有限。
記得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沈月被問到自己是天賦型or努力型演員。
她的回答是「運氣型」。
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實在。
她只是碰巧走進了這個行業而已。
但如果真的可以再做選擇的話,如果還有一次重新進入其他職業的機會,希望她不要再走這條路了。
演員和明星是完全不同的。
做一個時間階段的明星沒問題,但想一直做演員的話需要更多的錘鍊。
沒錯,沈月不屬於那種老天餵飯吃的演員。
只餵了顏值,沒有餵過演技,所選的角色類型就會產生極大的局限性。
所以在開頭我就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沈月並不適合做演員。
在節目中,吳鎮宇曾提到過自己見過很多演員,他們只演自己,沈月就屬於這個類型。
她只能選擇與自己本身相似度極高的人物來演,比如校園劇和剛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小甜劇。
然而,此類劇集的年齡要求又比較高。
說實在些,就是不能30歲了還去演校園少女,若沒有極強的演技加成會很尷尬的。
韭菜一茬又一茬,娛樂圈永遠不缺年輕漂亮可以演偶像劇的小姑娘。
此時,尋常人都能想到「轉型」二字。
沈月參加《無限超越班》這檔節目,原始初衷可能就是奔著轉型去的。
所以你能看到多個環節裡,她都小心翼翼去嘗試,渴望突破過去的自己。
但沈月,很難轉型。
一來是她的外形條件直接決定了戲路寬窄,這點和薛凱琪的境況有相像之處。
二來是她的演技只適合與自己性格相似的角色,一旦需要詮釋其他類型就會摸不到門路。
其實,她本人也很清楚自己這些問題所在。
這就造成了沈月的不自信。
尤其是在一眾老戲骨面前,她就顯得更加自卑。
於是我們看到面試的時候,沈月崩潰了。
先不說這段是不是劇本,就從她目前的狀態和處境來看,這一幕也不意外。
惠英紅說讓她演出一種「不怕」的模樣。
她說「不想演」。
其實是演不出來。
她那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裡面表達的內容只可能是固定的幾種情緒,不能再多了。
再說一下她和範世琦演的《使徒行者》片段。
上一篇娛評裡葉秋臣曾提到過,髮型如果能固定一些,對她的表演會有點幫助,因為蓬亂的頭髮會令觀眾的視覺重點轉移。
但即便有幫助,這也只是極小的一個方面,對整體的影響很有限。
她對戲時眼神的躲閃,諸多小動作的贅餘,都反映出沈月的經驗不足,天賦不夠。
感覺上述的表現,沈月都很像一個希望把自己藏起來的小兔子。
很多鏡頭中,她是將自己完全埋起來的,根本看不到臉。
我承認這是一個有勇氣去挑戰和突破的姑娘,參加《無限超越班》也是下了決心去做的。
但是,她似乎真的應該認真去考慮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了。
如果未來還要接戲,在年齡許可的範圍內,就選那些和自己性格匹配度高一些的角色,失敗概率會低很多。
外面的評價再怎麼說戲路單一,但最起碼不會翻車。
如果鐵了心非要轉型繼續做演員,那就得像惠英紅說的,把臉皮再練得厚實一些,甚至很多基本功都要從頭開始學,畢竟萬事皆有可能。
之前我在熱搜上看過她畫的車保羅,還有一些拍的照片等等。
感覺這個妹子如果不是當初誤打誤撞進了演員這個行業,可能現在會是個開心在幕後忙碌的小美女吧。
目前她的狀態還可以繼續走元氣少女的路線,30歲之前再選一些合適的本子去拍,問題都不大。
30歲之後,可以考慮利用現有名氣去做一個漫畫創作者,將自己在娛樂圈所見所聞畫下來,有粉絲基礎的情況下也能另闢蹊徑走出新的輝煌。
比如,現在就可以考慮將她在《無限超越班》的經歷畫下來,做個演員 漫畫作者的斜槓青年。
也許那個時候,她也會成為實力派,不再囿於自身的局限性。
期待未來的沈月,能夠在其他的領域中,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無限超越班##沈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