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現在在哪裡?
2023-03-31 11:08:20
蘇武,千年以來一直都被認為是忠臣的代表,身在匈奴多年,只能一直放羊為生,但卻依舊不改初心,嚮往回歸,面對匈奴人的威逼利誘毫無懼色,寧肯放羊也不肯做奴隸。
「蘇武牧羊」的歌曲裡唱道: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那北海是現在的哪裡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原蘇聯的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另一種說法,是指甘肅省民勤縣的白亭海。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因為:
1.在民勤有蘇武廟的舊址。
在「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廟臺」,廟臺上有塊古石碑,上面大書「漢中郎將蘇武牧羊處」,雖然現在不存在了,但這裡的蘇武廟,就是依據蘇武在此牧羊的蘇武山的傳說而建的。
中科院院士、我國草原生態學權威專家任繼周先生,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發現北海就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任先生還與蘭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張自和、陳鍾撰寫了《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並公開發表,予以佐證。
在2003年,任先生得知了武威市民勤縣有—個蘇武廟,還有—個蘇武山。他認為,民勤這樣偏遠的地方,又是久遠的古代,不會憑空修建一座蘇武廟,更不會做一個假古董蘇武山。
2.北海很可能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
在解放前出版的鎮番縣,即民勤縣的地圖上,還有「白亭海」圖斑。北海,很可能就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因為西北話的「北(bei)」、「白(bai)」兩字發音極為相近,傳著傳著就變了。
記得上小學時,只聽過「逼上梁山」,沒有見過書。一天,一個女同學考我,問我「逼」是哪個字?因為我們家鄉話裡,「逼」與「北」的土話發音是一樣的,我就回答了「北」,以為是「北上梁山」呢。
3.《民勤縣誌》有蘇武牧羊的記載。
由臺灣成文出版社出版的《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山」、「蘇武廟」等,都從文字上印證了民勤就是蘇武牧羊北海的故地。在民勤的「要地」條目中,還記載有「蘇武山,距民勤縣東南三十裡,相傳為漢中郎將蘇武牧羊的地方。
4.古詩詞裡描述了蘇武牧羊的地方。
浩蕩去鄉縣,飄飄瞻節旄。揚鞭發武威,落日至臨洮。
這是盛唐詩人高適的詩。其中的「浩蕩」,描寫的就是詩人的出發地——民勤「白亭海」地區浩淼的水勢和遼闊的草原。「節旄」就是指蘇武廟了。
溫庭筠的《蘇武廟》裡,「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此詩中,不但詳細描述了蘇武廟的古老,還明確指出了蘇武牧羊的自然環境和具體地點「塞草煙」、「隴上」。隴上就在甘肅。
5.民間傳說更確切地說明了蘇武牧羊在民勤。
在甘肅省民勤縣,曾經有一鄉,叫羊路鄉,就是因為蘇武牧羊時常走此路而得名。羊路鄉還有一村,叫蘇武村,有一山叫蘇武山。這山上原來有座蘇武廟,後來被毀了,為了紀念蘇武,就把原來的羊路鄉和新河鄉合併成蘇武鄉了。
以上五點,都在闡明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如今的甘肅民勤。
雖然,目前對蘇武的牧羊地尚存疑問,但蘇武牧羊19年,面對匈奴的威脅利誘寧死不屈,受盡了折磨,歷盡了艱辛「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終不辱節。
漢宣帝之所以把蘇武列入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中,就是為了彰顯蘇武的節操。現在,無論是蘇武山、牧羝澤的命名,還是蘇武廟、蘇公祠的修建,都反映了民勤人民對蘇武這位傑出歷史人物的欽佩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