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評價最值得看的十部劇(有種好劇叫後反勁兒)
2023-04-16 04:42:54 1
正如大V史航所言,這也許是今年「最燒腦的電視劇」。
在最近的社交媒體上,有個詞兒被頻頻提及——「後反勁兒」,當它用來形容電視劇時,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劇集的二輪發酵,即首播時並未走紅,觀眾在播出之後才回過神,發現它的精彩,於是在重播中達到超高熱度;二是指劇集的慢熱,隨著劇情的推進,漸漸發揮出磁場般的威力,將越來越多的觀眾吸引過去,且一旦追看,終成劇粉。
蘭曉龍說的這部劇,正是他擔任編劇的、目前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好傢夥》。看好這部作品的不止身為編劇的他,還有一眾業內大牛和微博大V,如編劇史航、導演侯鴻亮、演員範冰冰、演員謝娜、影評人老晃、戲劇製作人袁鴻、作家孔二狗、編劇李亞玲、編劇袁子彈、影評人孔鯉、作家呂錚、主持人王江月、電視評論人圈大哥、媒體人娛樂圈外漢等大咖。各大平媒官微也發文推薦,如《京華時報》《南都娛樂周刊》等,各種期待與好評不勝枚舉。
說來也巧,「後反勁兒」最早被用來形容電視劇,正是針對蘭曉龍編劇的作品,主演裡也有李晨和張譯,那是在十年前。2006年的內地螢屏,央視大劇的主流地位很難撼動,就在《喬家大院》《武林外傳》等年代劇、古裝情景劇熱播之時,一部在陝西衛視首播的軍事動作、青春勵志題材電視劇進入了公眾視野,這便是意義非凡的《士兵突擊》。
《士兵突擊》的非凡之處不僅在於其此後多輪重播創造的超高收視率,也不僅在於它所掀起的「士兵熱」和那句成為流行語的「不拋棄,不放棄」,更在於一部電視劇所能引發的諸多「現象」。
這些現象裡,既有關於情懷的重溫,也有關於人性的拷問,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引發了有關電視劇產業的思考。《士兵突擊》向大眾拋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判斷一部好劇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像《士兵突擊》這樣缺少爆紅演員、未做大規模宣傳、沒有強勢播出平臺的電視劇,首播時收視率也並不漂亮,但卻贏得了好口碑和忠粉,那麼究竟該怎樣評判它的好壞?於是,陷入沉思的人們,從這部電視劇開始,多了一種形容好劇的說法:「後反勁兒」。
此後,擁有相同魅力的劇集間或出現,比如《北平無戰事》《琅琊榜》《歡樂頌》。以造就「山影」神話的《琅琊榜》為例,該劇剛播出時的收視率「慘不忍睹」,輿論一片譁然:
但播出一周後,有關《琅琊榜》的評價被一片叫好聲淹沒:
在網劇迅猛發展的今年,熒幕上還會出現「後反勁兒」的精品電視劇嗎?大咖們力挺的這部《好傢夥》也許會是其中之一。
誠然,《好傢夥》最開始的幾集讓人感覺燒腦,介紹了劇中異常複雜的人物派系紛爭,從西北到上海,國民黨、地下黨、江湖幫派等多股勢力的故事線索盤根錯節,就連一些演員都表示,演了很久才搞清自己在演什麼。但其實呢,觀眾們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些線索會隨著劇情的推進,自發地疏解開來,因為蘭曉龍這位講故事的高手,有一種難以置信的感染力,熟悉「兵團線」的觀眾都深有感觸。
《好傢夥》雖然人物眾多,但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演員們吃透了劇本,走心演繹,多看幾集就會發現,這些看似拗口的代號其實非常好記,即使每個人都不止一重身份,你也能憑著明確的標籤,分清他們的陣營。
比如兩位主角「種子」的代表蘆焱與「棋子」的代表時光,他們的個性與身份大相逕庭,由張譯和李晨扮演。蘭曉龍眼中的張譯,帶著「一種孩子氣、天真的東西」,他想保留這些東西,所以對劇本做了一些調整,這讓蘆焱這個角色,變得更加有靈氣、更加有帶入感。李晨也是,蘭曉龍說:「晨兒是永遠用那種爆炸狀態演戲的人。」所以給他設置了很多炸點,並且隨著拍攝的推進做調整。
此外,金句頻出的臺詞也是吸引人們追看《好傢夥》的一大亮點,比如「時光,時間的時,光陰的光」、「有很多的人都害怕死,而我最不怕的就是這個死字」等等。蘭曉龍這傳說中的劇本,不僅讓一些演員每晚結束拍攝後在屋裡挑燈夜讀,也讓上海拍攝現場的工人們都忍不住拜讀了起來。這些充滿話劇風格和哲學意味的臺詞讓主創們難忘至今。
導演簡川訸更是用一些包含金句的情節在微博上刷屏:
除了這些「乾貨」,《好傢夥》的「外貌」也十分迷人,畫風獨特,既有美國西部片的粗糲廣袤,也有黑幫電影的凝重血性。劇組在大西北的無邊黃沙中栽下一棵樹,演員們策馬而來,鏡頭壓低,拂一身塵土;又在上海灘的租界裡找一處老宅,雕梁畫棟,從高處俯瞰,淨是往日的繁華與詩意……
播出5天,面對一些「看不懂」的網評,主創們很鎮定,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好傢夥》不是那種爆款神劇,也正是因此,有更多的觀眾在期待著劇情的爆點。
他們深知,《好傢夥》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內容的發酵。正如李晨所說,《好傢夥》像釀了四年的男兒紅,細品之下,唇齒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