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創業實錄(跨越256.26公裡)
2023-04-15 11:25:11 3
2022年臺青創業就業沙龍首場活動在「閩臺家園」舉辦。(受訪者供圖)
在福州的臺青朋友圈裡,「閩臺家園」很有名氣,其臺青管理、「以臺引臺」、服務臺青等特色為人們稱道。「閩臺家園」,全稱華優匯創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位於福州市晉安區。在它門口,一塊寫著「256.26公裡」的牌子格外醒目,這代表福州與臺北之間的距離。「我們致力於整合各種資源,幫助臺灣年輕朋友跨越這段距離,來福州追夢築夢圓夢。」臺青、「閩臺家園」執行長李宛芯介紹說。
夢想主播臺
臺灣姑娘陳燕亭於2018年來到福州,和朋友一起創辦了自強跆拳道館。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陳燕亭的發展節奏。
防疫期間,雖然許多線下活動按下了「暫停鍵」,但危中有機,網絡直播帶貨快速崛起,非常火爆。「客戶的消費方式正由線下轉到線上。必須想辦法吸引線上群體的注意力,拓展新客源。」陳燕亭說幹就幹,通過抖音等社交平臺開啟了「主播之旅」。每次上課她都會拍下孩子們的一招一式,記錄下進步的點點滴滴,並配以「加油,寶貝們!」「繼續努力,一定有收穫!」點讚鼓勵。隨著一個個視頻被人們轉發,這個熱情開朗的臺灣姑娘也被越來越多家長所熟知。「不少家長循著視頻上的定位來道館報名,有的還介紹朋友過來。」陳燕亭說。
陳燕亭的做法得到李宛芯的大力支持。在李宛芯看來,通過新媒體傳播,成為「網紅」的臺青不僅能打響品牌,也是「以臺引臺」的一條捷徑。「我們提出『一個臺青就是一個網紅』的設想,全力打造臺青夢想主播臺。」李宛芯說,「閩臺家園」鼓勵臺青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和生活感悟,同時開設《兩岸青年在地築夢之旅》訪談欄目,邀請他們暢談心路歷程。
來自臺灣屏東的鋼琴教師王國全,在欄目中分享了自己的大陸故事。從美國的大學畢業後,王國全懷揣「開琴行」的夢想來到榕城。在福州西湖國際學校擔任5年音樂老師的經歷,使他更了解當地的音樂培訓市場。今年初,他和太太如願以償地創辦了一家琴行,很快便有了100多名學生。「大陸有很多機會,大家可以像我一樣先就業再創業,一步步發展。」王國全說。
創業「助夢人」
「我的銀行帳戶轉帳限額大幅提高,資金使用方便多了!」近日,臺青劉啟佑對於金融機構的助力連連點讚。
為劉啟佑消除轉帳煩惱的,是福州市臺江區臺胞金融服務站。5月9日,臺江區臺胞金融服務站在「閩臺家園」掛牌成立,為臺胞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服務站的臺胞員工鄭瑞昇得知劉啟佑資金需求量大、周轉快,便主動向他介紹相關產品。審核通過後,劉啟佑每天的轉帳額度升到「滿格」。「防疫期間確保資金周轉穩定,是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臺胞金融服務站為我解除了後顧之憂。」劉啟佑說。
臺青、「閩臺家園」企劃經理蕭國佑介紹說:「『閩臺家園』根據臺青的不同需求對接相應的部門,精準提供金融、住房等政策諮詢,開展創業輔導、市場營銷等服務,做臺青創業的『助夢人』。」
臺灣漆藝藝術家黃守堃是「閩臺家園」的「元老」。防疫期間,「閩臺家園」積極為他對接直播團隊,安排非遺線上直播。去年11月,黃守堃入選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項目市級傳承人。今年4月,黃守堃又通過基地的牽線搭橋,與南平李學有建盞陶瓷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為公司開發文創產品。「李學有是知名的建盞大師,我們都致力於傳承非遺技藝,希望大漆與建盞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黃守堃說。
臺青柳鍾偉是「閩臺家園」的「新人」,去年底剛來福州,生活事業都需要重新開始。「好在『閩臺家園』幫我實現了無縫對接,從申請手機號、銀行開戶、租房,到代辦工商註冊等,基地的服務細緻入微。」柳鍾偉說,基地還推薦他參加「三創」大賽,積極幫助他步入正軌。
家的歸屬感
今年5月,臺青張家豪在基地「家人們」的簇擁祝福中,過了在大陸的第一個生日。
去年,來自臺北的音樂人張家豪隻身來到福州追逐音樂夢想。雖然順利受聘為福州延安中學的音樂老師,還開辦了自己的音樂製作公司,但是思鄉之情仍會不時襲上心頭。這次「閩臺家園」為他精心策劃了生日派對,讓他既驚喜又感動。「雖然沒辦法和臺灣的親人們相聚,但大家給我戴生日『皇冠』、唱生日歌,一起吃生日蛋糕,感覺就像在家一樣。」
在張家豪看來,基地時刻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2022年春節前夕,「閩臺家園」舉辦一年一度的「圍爐過小年」活動,張家豪與50多位兩岸同胞一起制餡料、包「元寶」、寫春聯,不亦樂乎;每個月,基地都會為當月的「壽星」舉辦生日派對,大家暫時放下忙碌的工作,歡聚一堂聊家常、話未來;基地還設立「mt1314談心園」、舉辦創業沙龍等,為兩岸青年創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近日,在「閩臺家園」演播廳,隨著3位臺青全新演繹的《茉莉花》旋律響起,拉開了2022年臺青創業就業沙龍首場活動的序幕。在現場,臺青郭屹凡與吳峻德製作的咖啡和輕食,讓人們味蕾大開;張家豪攜剛來的妻子林佳臻,以鋼琴、小提琴合奏自創的新曲《手足》,傳遞「兩岸一家親」的溫情……「基地將努力耕耘,讓來榕的臺青朋友找到家的歸屬感。」李宛芯說。(記者 全幸雅 實習生 胡東 郭鳳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