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海歸返鄉種糧成富翁(90後海歸放棄百萬年薪回三水發展農業)
2023-04-16 05:24:57 1
90後海歸返鄉種糧成富翁?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見習記者盧鈺儀報導:近日,省農業廳公布首屆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結果,佛山9人獲得此稱號,其中三水佔3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90後海歸返鄉種糧成富翁?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90後海歸返鄉種糧成富翁
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見習記者盧鈺儀報導:近日,省農業廳公布首屆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結果,佛山9人獲得此稱號,其中三水佔3人。
自2016年開始,三水區啟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程,越來越多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型,甚至吸引大批年輕群體加入,為農業發展帶來了生產、經營、技術上的革新與思維轉變。截至目前,三水區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數量增加至20個,112人正式獲得農業類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從「身份農民」
到「職業農民」轉變
面朝黃土背朝天、皮膚黝黑一直是大眾對農民形象的認知,很難想像一位皮膚白皙、衣著靚麗的90後女孩會是一位農民。
「當我在農業上做得越深,就發現其中包涵了技術類、服務類等綜合性東西,很好玩。」三水區大塘鎮舜兆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總經理張雯雯把農業當作「好玩」的事業來做,這跟她6年的海外留學經歷有著密切關係。
2012年,在澳大利亞留學6年的張雯雯放棄國外的高薪,回到三水幫助父親發展剛成立不久的蔬菜合作社。「畢業時,有人開出百萬年薪讓我留下來。」經過再三思量,張雯雯毅然地選擇了農業,她認為農業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張雯雯主動選擇紮根農業並非一時衝動。5年來,她不斷嘗試,生態園、深加工、社區生鮮連鎖店,不斷延伸產業鏈,創立社區的體驗式生態農業O2O 模式。今年,她更獲得了廣東省百佳新型職業農民的稱號。
過去的農民更多的是一群被身份賦予的人,由於無法取得城鎮戶籍身份而留在農村從事農業,是別無選擇的結果,他們不斷尋求著新的致富出路,而如今的新型職業農民更多的是自主選擇留下來從事農業的人,把農業做大做強,成為發家致富的一條路徑。
今年,三水區將在種植、水產和畜牧領域培育200名新型職業農民,其中青年農場主的人數佔總學員數的14.5%,超出國家農業部要求的10%。蘆江水產專業合作社的陳燕媚、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吳潮江、兆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張雯雯等一批青年農場主登場,成為三水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甚至是中堅力量。
以技術為手段
打造特色農產品
「自動投料機可以避免投料不均勻的情況。」蘆江水產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陳啟行認為,以前人工投放飼料其實是非常粗放型的方式,投放的面積、頻率等都是十分隨意的,不符合未來標準化的養殖。用機器替代人工,實現養殖標準化發展。
新型職業農民意識到機器代替人工對於成本的降低、精細化工作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標準化溫室大棚、自動化噴灌、微噴淋、滴灌設施等在農業生產種植基地隨處可見,工人數量極大減少。面積約850畝的勁農生態農業園僅幾十人生產種植。
技術是手段,產品質量是目的。除了通過應用農業機械設備帶動農業高效發展,農民懂得如何種養,懂得如何生產優質農產品,才能打造特色品牌。
「黑皖魚、羅非魚曬出來的魚乾才更好吃,更易存放。」半輩子以水和魚為生的陳啟行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拉爺」魚乾,銷往全國各地,年銷量千萬元。他一直堅守養殖業,專注發展漁業,面對市場激烈競爭、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他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養殖方法和理念。
「我們把收購回來的魚放進農莊裡的池塘,進行10~15天的吊水、瘦身,不再投餵任何飼料,瘦身後的魚脂肪減少、體型好,肉質得到提升,而且把泥味去除。」而吊水之後,只放入姜和鹽進行醃製,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在晾曬環節,白色「風乾大棚」是拉爺品牌能聞名全國的密匙。用細密的紗網和塑料薄膜搭建的風乾大棚,既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陽光,又可以防蟲,防蚊。
現代農業不僅重量更重質,不僅要提供大路貨,更要生產農業精品。三水新型職業農民在各自農業生產領域打造出「拉爺魚乾」「拉爺腊味」等特色農產品,以及試水「潮汐式育苗」、無土栽培和溫室大棚種植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有效打響三水農業區域化品牌。
延伸產業鏈
帶動農戶共同致富
「最重要的是銷售,這才是真正困住農民的難題。」張雯雯一直看好農業發展,她認為只要真正解決銷售渠道問題,從事農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甚至引來大企業投資。
「僅僅靠種植是很難維持盈利,我們開始思考要不要延伸產業鏈條,尋找更多渠道。」受國外綠色、無汙染的社區生鮮超市的啟發,張雯雯在合作社原有的生產、物流、銷售體系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立足社區的體驗式生態農業O2O模式。張雯雯加深農產品附加值,通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來多渠道拓展合作社發展。目前合作社內有冬瓜片、脫水有機蔬菜、胡蘿蔔絲等多種農副產品。
近5年來,三水湧現了大批的合作社,農戶抱團發展成為農業的發展趨勢。農場主大戶集聚小農戶,成立合作社共同發展,農場主大戶提供銷售渠道,小農戶提供農產品。目前三水區現有農民合作聯社3個,農民合作社109家,佔佛山市的51%,成員3089人,帶動農戶1.55萬戶。
提高農民種植、經營管理能力,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現狀,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型。舜豐職業培訓學校與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邀請農業專家教授舉行了上百場培訓,開設農業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等課程,幫助社員農戶了解市場動向,提高生產、經營等能力,帶動社員和周邊農戶一起致富。
「在園區內建設住宿區,為前來培訓的人員提供方便。」張雯雯坦言,過去培訓都是走馬觀花,只是學習一些概念內容,只有讓他們進園區、下基地學習,才能真正地幫助農民提高種植能力,從而擴大合作社的整體銷量,達到雙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