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陰鬱決定一生走向(12分鐘讀完沉默的羔羊)
2023-04-15 13:03:56
童年裡藏著一個人命運的底色。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是他無法走出童年的創傷,這固然值得人們同情,可個人的不幸,卻絕不能成為一個人自甘墮落的理由和傷害他人的藉口。
大家好,今天給您帶來託馬斯·哈裡斯的小說《沉默的羔羊》
克拉麗絲·史達琳是一名實習特工,主修犯罪心理學,
剛從學校畢業就臨危受命,被上司派去和精神專家兼食人魔的漢尼拔合作,去破獲一起兇殘的連環殺人案了,
對於沒有任何辦案經驗的史達琳來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遇,也是一次十分艱巨的任務考驗,
她想利用漢尼拔的專業知識和敏銳大腦,來幫助自己儘快破案,好從一個卑微的實習生升職成為受器重的聯邦調查探員,
可是,史達琳也清楚,漢尼拔不會是一個好對付的合作者,哪怕對方目前只是一個囚犯
漢尼拔的大名,史達琳早就有所耳聞,他曾手撕一名護士的臉,就著別人的肝臟下酒吃,還把一名警員用刀刻成了畢卡索的抽象畫,
可以說,凡是和漢尼拔打過照面的人,皆沒有好下場,但「好職位」險中求,為了改變命運、證明自己的價值,史達琳接受了這個挑戰,
於是,一個剛從象牙塔走出來的純潔學生,和一個能捕捉人類靈魂的超級惡魔,走上了聯合辦案的道路
實際上,讓漢尼拔同意一起查找兇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狠辣犀利的老男人,僅憑外在談吐,就一眼看穿了史達琳極力偽裝的野心和卑微的過去,
漢尼拔慣以分析別人的痛苦為樂,所以,他提出的幫助史達琳破獲「野牛比爾案」的條件便是:讓史達琳說出自己內心最為隱秘的痛苦。
為了獲取漢尼拔的支持,史達琳同意了對方的要求,並在案件的破獲進程當中,一步步打開了自己的童年經歷
史達琳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她的不幸要從父親的過世說起,
史達琳的父親是一個沒有編制的巡警,一次執行任務時,他和兩個從藥房偷竊的盜賊發生爭執,中彈身亡了,
本來,因公殉職的父親該有補償金的,但是,那天市長先生穿著便衣來到她家,將她父親的證件帶走了,
於是,這個失去了頂梁柱的家庭,也徹底失去了生活的來源,母親迫於生計,只好將十歲的史達琳寄養到了姨媽家中
可是,史達琳在姨媽家中也僅住了兩個月,就離開了。
漢尼拔問:「是那家人虐待你嗎?」,
史達琳連忙搖頭解釋說:「不是,一天夜裡,我聽到像小孩的尖叫,我很害怕,但我必須下樓看,我看到一群待宰殺的羔羊,最初我想去解救它們,但我打開閘門,它們都不肯走,它們只是站在那裡很困惑,不肯走」,
史達琳告訴漢尼拔,她曾想抱著一隻羔羊逃離,但卻因為飢餓和羔羊太重,又被巡警抓了回去,
最終,這隻羔羊被宰殺,而她自己也被送進了孤兒院。
史達琳說,她本以為自己可以至少救一隻羔羊,卻沒想到也不能實現,所以她十分自責,甚至直至今日,她還會經常在睡夢中聽到羔羊的尖叫。
史達琳的故事講完了,但是漢尼拔沒有以此為樂,
他不止一次的在故事的拐點猜測,面前這個小姑娘的痛苦是因為被他人傷害,卻不想史達琳的痛苦是因為無力拯救弱者而自責,
面對這樣的結局,殘忍的食人魔漢尼拔的眼睛也不禁溼潤了,他對人性早已不再信任,可此時此刻史達琳的坦誠和善良,卻再一次讓他的心靈深受觸動,
於是,他決定幫助史達琳,去解救那個被野牛比爾擄走的女性凱薩琳,因為只有這樣,史達琳心中的羔羊才能停止尖叫
史達琳接受這個案件時,其實已經有5名女性被野牛比爾殺害了,而且無一例外的,她們都在死後被部分剝皮,
所以,史達琳猜測野牛比爾可能對女性存在仇視,並認為「如果兇手將凱薩琳視為一個人,而不是物件,他就難以下毒手」,
但是,漢尼拔卻否定了這種猜測,從漢尼拔提供的線索中,史達琳得知了野牛比爾是一個嚴重的變性癖者,他曾企圖在三家變性機構中做手術,可惜都沒有成功,
隨後,史達琳又在兩名死者的咽喉處發現了一種蠶蛹,
經過調查,這種蠶蛹名叫骷髏飛蛾,漢尼拔對史達琳說:骷髏飛蛾的特點是轉變,比爾也想轉變。
在這兒,作者還提到了一種蛾子,它專吃哺乳動物的眼淚,
昆蟲學家也對史達琳解釋說:蛾,最原始的定義是「逐漸的、默默地吃或消耗任何其他東西的事物」,它是一個動詞,本意就是毀滅。
史達琳覺得比爾已經變成了這種專吃別人眼淚的飛蛾了,而她的任務就是捕獲飛蛾,
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史達琳和漢尼拔髮現野牛比爾也曾是一隻待宰的羔羊,只是和史達琳不同的是,比爾已經從羔羊,成長為了屠夫,
野牛比爾,原名詹姆·伽姆,喜歡縫紉、善養蛾子,吃激素、愛化妝,渴望變成一個女人,但是變性醫院卻屢屢拒絕他的要求,於是,比爾決定要自己蛻變,
他離開鬧市來到了一個偏遠的村莊,住到了一個帶有地牢的兩層小樓裡,
野牛比爾在這兒養了一隻肥嘟嘟的小狗,並對其極盡寵愛,可是面對被擄劫的女性時,他又殺人不手軟
野牛比爾統稱她們為皮貨,這些皮貨大都是和他身材差不多的有些胖胖的女人,
比爾將她們擄過來關押進自己的地牢裡,待到皮貨們餓到一定程度,他再殺人取皮,完成縫製,
所以,比爾執意要連續殺害6名女性,就是為了得到她們身上不同部位的皮,然後製成一張完美的人皮衣裳,成為像母親一樣美麗的女人,
比爾的母親是一個因演藝夢想破滅而瘋狂酗酒的女人,
其實對於母親,比爾也只是擁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但是童年母愛缺失而帶來的影響,卻讓比爾終生難忘,
小時候的野牛比爾,是一個沒有家的孩子,自打記事兒起,就在不同的家庭間流轉,後來因為不堪遭受虐待,他被祖父母接到了身邊,
但是,比爾12歲的時候,卻將自己的祖父母殘忍的殺害了,他不是天生的罪犯,但他卻因缺愛再也學不會愛人了,成了一個看不到未來也走不出過去的可憐人
野牛比爾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每次殺人前,都要帶著小狗一遍遍的觀看母親當年參加選美大賽時的錄像帶,
儘管他以為的那個女人,實際上並不是自己的母親,
但這些都不重要,比爾想要的也只是以一個女人為參照,將自己變成一個母親的形象,然後像保護他養的小狗一樣去保護童年的自己。
在比爾的意識裡,能無限接近母親的美麗,也就能無限接近母親的愛,
所以,比爾每殺死一名女性,都要在她們的嘴中放一顆蟲繭,用這來寓意她們的犧牲是為了自己的蛻變,
也因此,野牛比爾每次取皮之後,都要赤身裸體片刻以彰顯自己的重生,只是比爾好夢尚未做成,他就被順藤摸瓜找上門的女特工史達琳擊斃了
直至倒在血泊之中,仰望著天花板的比爾還是無法擺脫童年的噩夢,依舊執著於脫變為一個漂亮的女人,
看著在燈光上,一張一合撲閃著大翅膀的飛蛾,斷氣的比爾不甘道:要是能這麼漂亮,會是什麼感覺?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童年缺愛或遭受虐待,
換言之「所有的失常行為,都是驕縱兒童對這個世界的不滿」,是因為不曾被教育過,溫暖過,才在成年之後妄想以自己的方式來回應人世的冷漠和殘酷,
但實際上,這些行為歸根到底也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罷了,
而同樣是遭受童年的不幸,史達琳能飛升為保護弱者的天使,野牛比爾卻墮落成為害人間的惡魔,是因為他們在童年就有不一樣的起點。
史達琳雖出身貧苦,但父母健在時,對她十分疼愛,
後來父親雖然死了,史達琳淪落為了一隻迷茫無助的羔羊,也曾受到過親友的惡意,但是她的世界卻沒有一刻是真正黑暗著的,
即便是在孤兒院裡,史達琳也始終有一隻名為漢娜的瞎馬陪伴,
漢娜是史達琳在姨媽家的牧場中結識的,那段時間,每當她在夜間聽到羔羊的尖叫,便都會騎著漢娜跑到一個很遠的地方,躲起來,
史達琳曾親眼看到她抱著的羔羊被宰殺,所以,她不希望漢娜淪為下一個,
後來,漢娜被留在了她待過的孤兒院裡,但史達琳卻一直沒有停下奔跑的腳步,
她努力讀書,努力拿獎學金,就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受害者,成為一個能護衛他人的保護者,
史達琳的內心深處,弱小的羔羊一直不曾停止尖叫,直到她成功的從野牛比爾的手中將被劫持的凱薩琳解救出來,心底的羔羊才終於安靜了下來。
童年裡被愛過的人,才會以愛回饋這個世界,而哪些從未被善待的孩子,是永遠都學不會善良了,
這是史達琳與野牛比爾最大的不同,也是天使與魔鬼之間最近的距離
故事結尾的時候,漢尼拔成功越獄了,之前與他合作的探員都已經命喪黃泉,但是這次,食人魔卻不打算拜訪史達琳,
而是寫了一張簡短的便籤:克拉麗絲·史達琳,有你在,這個世界更精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