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骨折恢復後該怎樣鍛鍊(踝關節骨折康復鍛鍊方法有哪些)
2023-04-15 15:22:36 1
據報導,韓國團體Super Junior宣布要在11月回歸,成員金希澈卻在晚間寫下長文,表達自己因為11年前的交通事故,導致左腳踝不能正常使用,本以為會隨著時間轉好,疼痛卻越來越明顯,忍痛宣布本次回歸將「無法正常活動」,心痛寫下:「沒臉見成員跟粉絲。」
圖文無關 僅供配圖
有報導稱,2006年,金希澈這起交通事故,他全身12處負傷,大腿骨骨折,腳踝骨折,盆骨骨折,膝蓋和股骨之間的胯骨嚴重受傷,為保持清醒,緊緊咬住舌頭,致使舌神經撕裂。
術後在膝蓋之間插入十幾釐米長的鋼釘,舌神經受損嚴重。恢復期間如果劇烈運動仍會有骨折危險。應該住院八周以上,但他住院35天就出院了。腿內的鋼釘也因過度彩排舞蹈而彎曲。
踝關節骨折及韌帶損傷是骨科常見的疾病,屬於關節內骨折。目前手術治療已經成為常規的治療方法。精確的解剖復位、堅強的內固定以及系統的康復練習是治療踝關節骨折並減少併發症的關鍵所在。
早期的腫脹和疼痛以及後期的關節活動受限均是踝關節骨折術後易出現的問題,而早期合理的康復鍛鍊治療可以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
通過肌肉的收縮來促進血液循環、消腫並促進骨折的癒合,是局部的微環境向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方向發展,同時減輕疼痛、消除腫脹、避免關節血腫肌化粘連。
美國西阿爾巴馬大學運動醫學中心踩關節康複方案:跺泵:足趾先向下,後向上,增加躁關節的活動範圍與循環,持續而慢速活動。 踩關節字母表:舒服坐位,下肢伸直於身前,拇趾「描繪」英文字母表,注意躁關節的活動。
踩關節環轉運動:以拇趾作為指針,包括躁關節在內的順時針、擬時針運動。 內翻/外翻活動範圍:坐位,足底與地板平行。轉動足底使其朝向或遠離面部。 跟鍵牽拉:雙手持毛巾末端並繞過足底,慢慢牽拉毛巾至極限。 跟鍵牽拉(膝關節屈曲位):坐位,膝關節屈曲90°,雙手持毛巾末端並繞過足底,慢慢牽拉毛巾至小腿後側有牽張感,維持5秒鐘。
跟鍵牽拉(胖腸肌):面牆直立,一足位於另一足前。雙手扶牆,身體傾斜。前膝屈曲,後腿伸直並維持雙足後跟緊貼地面。維持此位置至小腿後側有牽張感後再維持5秒鐘。
跟鍵(比目魚肌)牽拉:面牆站立,一足位於另一足前。雙手扶牆,身體傾斜。雙膝微曲,保持雙側跟骨位於地面,膝關節屈曲直至感覺小腿後側有牽拉感。維持5分鐘。
足弓牽拉:坐位,足置於可樂瓶、高爾夫球或其他相似的物品,輕中度下壓,由足跟滾至足趾並反覆,每足交替重複。 胭繩肌鍵:站立,患肢置於床緣或 緣,支撐腿伸直。身體慢慢向前傾斜直至感覺膝關節或後背有牽拉感,維持20秒,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