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煎餅在山東能賣火嗎(咱東北的大煎餅都賣到日韓了)
2023-04-15 09:38:48 2
遼寧、吉林、黑龍江,曾經的東北老工業區如今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焦點,當振興號角又一次吹響,不服輸的東北人開始了新一輪奮起。
時值隆冬,央廣網記者一路向北,在黑土地上踏雪前行,卻與春天不期而遇……
點擊這裡,聽記者跟你說↓
陳長友攤的煎餅熟了。
熱騰騰、黃澄澄的煎餅從鏊子上取下來,整個屋子便都充滿了穀物特有的甜香。剛出鍋的煎餅又香又脆,而慢慢放涼,則又會變得韌勁兒十足。對於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人們來說,薄薄的大煎餅是他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從父輩們手中傳承的技藝,讓陳長友對煎餅有著嚴格的要求:「火候掌握最為關鍵,時間長了容易糊,時間短了,煎餅就會潮溼粘牙。」
製作中的東北大煎餅(陳兆國/攝)
蒸糧、浸泡、攪拌……大豆、玉米等穀物混合而成的麵糊,被高速旋轉的鏊子快速攤開,蒸汽也隨之彌散。
央廣網記者見到陳長友的時候,他正站在滿屋香甜的蒸汽裡,發出他今天第23筆網絡訂單。十幾箱已經包裝好的煎餅,將通過物流飛往遙遠的韓國。
「原來自家煎餅能賣出五條街就算是遠近聞名了。而現在別說國內,就連日本韓國也都有咱家的煎餅。」陳長友揚了揚手機,驕傲地告訴記者。
而除了煎餅之外,木耳、人參、鹿茸……白山黑水給了東北人最豐厚的饋贈,正如吉林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梁永才處長說的那樣:「吉林省生態好、資源豐富,這是優勢,但只有把我們的產品從『土特產品』向『網貨產品』轉變,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轉變,才能真正實現跨越。」
一張煎餅的產業變革
敦化市地處長白山腹地,是吉林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是對這裡最好地描述。
12月初的東北大雪紛飛,然而陳長友的煎餅鋪依然在一大早就冒起了白煙,「貓冬」這個詞似乎離陳長友和他的工人們越來越遠。
從簡陋的夫妻攤位開始,如今,陳長友已經擁有一家煎餅店鋪以及一座容納100名工人的煎餅工廠,每天生產的煎餅達到4000斤左右。
2013年,陳長友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電商,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專門賣東北煎餅的網店。
「就是尋思著試試。」陳長友說。可嘗試並不算成功,連著六天他一個煎餅也沒賣出去。「第七天總算來了一個訂單,那傢伙把我高興的。」
也正是從那筆訂單開始,憑藉著質量與口碑,三年時間,他嘗到了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甜頭。現在,他每天40%的銷量來自網絡,除了一間網絡店鋪外,他還開通了三個微信帳號做起了微商。
標準化生產的煎餅車間(陳兆國/攝)
然而從線下到線上,陳長友也不得不面臨轉變。「標準化生產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從配料到包裝,從工人到設備,必須擺脫原來的老思想。」
在陳長友的工廠,記者還看到了一套遠程監控系統。他介紹說:「這是市裡統一安裝的電商回溯系統,網友可以在下單時,隨時通過視頻查看工廠的生產情況,做到每一張煎餅都有跡可循。」
工人們正在忙碌(陳兆國/攝)
敦化市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尹緒輝告訴記者,小小的煎餅已經在敦化形成了規模,像陳長友這樣靠著煎餅打天下的人還有很多。「如今,煎餅已經從原來簡單的糧食煎餅變成養生煎餅,人參煎餅、黑芝麻煎餅、枸杞煎餅等等產品相繼被開發出來,為的就是滿足網際網路個性化需求。」
一片木耳的品牌經營
木耳,一直是黃松甸人的驕傲,在這座面積只有623平方公裡的小鎮裡,有95%以上的農戶從事木耳種植。
「黃松甸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晝夜溫差大,再加上91%的森林覆蓋率。這就給了食用菌絕佳的生存環境。」黃松甸鎮黨委書記陳連波告訴記者。
驅車沿302國道駛進黃松甸鎮,道路兩旁就可以看見黃松甸食用菌大市場,皚皚白雪和堆積如山的黑木耳形成了鮮明對比。
堆積如山的木耳(陳兆國/攝)
記者了解到,這座2004年建成的食用菌批發市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佔地12萬平方米的食用菌集散中心,年銷售黑木耳達3萬餘噸。
然而黃松甸人並不滿意現在的成績,「我們希望藉助電子商務,把黃松甸變成全國知名電商特色鎮,我們還給自己定下了『黑木耳網上銷售億元鎮』的目標。」陳連波告訴記者。
為了提升黃松甸品牌影響力,從2014年開始,黃松甸已經連續三年舉辦「網上黑木耳節」。
目前,黃松甸鎮已經在各大電商平臺擁有店鋪500多個。
今年剛剛二十出頭的孫濤,就是其中之一。
「自己家中了7畝地木耳,自己又懂行情,希望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給自己帶來銷路。」孫濤還利用自己的愛好,把黃松甸的木耳編成了一首歌放到網上,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吉林開犁網行政總監劉敖告訴記者:「網際網路電商,一方面為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另一方面也開始讓農民轉變思想,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雖然守著長白山這麼好的資源,可只要品牌知名度不行,依然是好東西賣個蘿蔔價。」
淘寶服務站 讓村民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我叫孔德赫,現在是咱們農村淘寶服務站的村小二。」在蛟河白石山鎮富強村,這家淘寶服務站已經運行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這位自稱「村小二」的孔德赫則是負責人。
記者發現,這間農村淘寶服務站地方不大,功能卻非常齊全。除了幫助不會上網的村民在淘寶上「買買買」之外,這裡涉及到的業務大到金融貸款,小到話費充值,甚至還組織村民進行廣場舞大賽。
農村淘寶服務站(陳兆國/攝)
來這裡逛淘寶準備買一件大衣的劉女士說:「孩子不在家,電腦就沒人會用,想買啥就都到這兒來。有的時候工作人員還能給提提意見,跟逛商場一樣。」
「農村淘寶服務站不僅是生態服務中心還是創業孵化中心。就是把網際網路思維帶到村莊,讓老百姓通過買的這一個動作,就對網際網路產生一個直觀的認識。那我既然能夠在網上買,為什麼不能在網上賣呢?」 孔德赫告訴記者。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不少村民已經活泛起了心思,就在記者來採訪的前幾分鐘,剛剛有兩位村民在這裡辦了貸款,準備大幹一場。
而這種農村淘寶服務站,蛟河共有32個,每個服務站每月服務超過1000人次。
記者了解到,不僅有農村淘寶服務站,還有同樣提供各項服務的192個「三個小夥伴服務站」分散於蛟河白山黑水間,它們將網際網路的觸角,伸向黑土地的每一個村莊。
對話吉林省商務廳梁永才:黑土地 網際網路
採訪梁永才(陳兆國/攝)
央廣網記者:您對東北農村和網際網路的融合如何認識,您認為什麼樣的融合才真正符合農民利益?
梁永才:現在我們好多企業,一說電商,就好像我們的產品必須賣到全中國才是電商,實際上這是誤區,這叫「捨近求遠」。你第一個產品,首先要想能否就近賣給你的縣城;能不能賣進你的長春市……然後等你羽毛完善以後,你再研究怎麼樣進北京。
央網廣記者:目前,吉林省農村電商已經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梁永才:我給你列幾組數據,2015年全省(吉林)電商交易額達到2600億元,其中農村電商交易額近100億,同比上漲25%,帶動了25萬農民增收致富。而今年上半年,農村電商交易額已經達到70億,同比上漲28.2%。
另一方面,吉林省目前已扶持10個電商創客園示範基地和10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更多有志年輕人回鄉致富。並依託淘寶大學資源優勢,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電商課程培訓。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培訓310萬人次。目前,全省僅淘寶網上的賣家就突破了12萬。
梁永才:現在我們好多企業,一說電商,就好像我們的產品必須賣到全中國才是電商,實際上這是誤區,這叫「捨近求遠」。你第一個產品,首先要想能否就近賣給你的縣城;能不能賣進你的長春市……然後等你羽毛完善以後,你再研究怎麼樣進北京。
央廣網記者:您認為今後發展農村電商的著力點是哪兒?
梁永才:我們要落實一個艱巨任務,也是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那就大力培育淘寶村、鎮。全國淘寶村去年有將近780到800個,今年的數量可能超過1000。我們吉林省才有一個,就一個!山東菏澤有34個以上,差距很大。
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推進大平臺建設和落地。淘寶、京東、蘇寧,還有樂村淘等等,我們都支持,不怕平臺多。通過競爭往往能促進大發展,光是一個平臺反而做不好。
其次,我們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五年內,要爭取擁有300到500個網上知名品牌,這樣的話整個農村電商才有上升空間,把農產品網上銷售和品牌化作為振興東北的一個主要政策。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