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文化印記(深圳文化口碑榜深調研)
2023-04-15 03:48:37 2
日前,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南方都市報社攜手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推出 「深圳文化口碑榜」評選活動。伴隨著活動的啟動,本報開啟「深圳文化口碑榜 深調研」的系列走訪。
日前,深調研成員走訪了位於華僑城創意園南區的空體藝術空間。作為深圳青年文化平臺機構的新一代地標,空體已經從深圳走向了更多城市(成都落地了空間,西安落地了沸騰青年節)。這裡是青年人的聚落,是青年人的舞臺,處處閃耀著青春的光芒與熱度。
不僅是個空間,更像是一個流動的場域
與華僑城創意園很多空間不同的是,空體「放棄」了沿街店鋪這種傳統概念下的便利設計,用階梯作為介入形式,連接入口與園區的公共街道。它定位於面向整個園區的「公共社區」,階梯上有動線標示,這個公路主題是藝術家劉慶元的創意,表達的是即興的街頭精神。大臺階可以拍照打卡,同時也是一個流動的展廳,甚至是一個隨機的舞臺。坐在上面可以「觀察」與「被觀察」,情景感的帶入和角色參與就很有戲劇性,這一切都是讓人激發聯想的,這裡面沒有一個東西是「塗鴉」,但是恰恰比「塗鴉」更「塗鴉」。 在空體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楊微看來,空體不僅是個空間,更像是一個「場域」。「在這個場域裡有人在、有流動、發生各種各樣有趣好玩的事情,從人類學意義上講它就是生機勃勃的,只是物理上它是一個鋼筋水泥結構的空間而已。所以我們會更多地把關注度放在空間裡的人和事情。」楊微在港大念文產班的時候,走訪了日本蔦屋書店,很認同增田宗昭先生所講的廣義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的理念,「空體是做青年文化的,也就是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的表達、喜歡的藝術形式、喜歡的圈層和社群,我們希望能做這麼一個集結和傳遞。深圳有很多文化空間,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等,但像空體這樣的視角和切入點,它呈現出來的一個精神風貌,還是有一定差異化和標識度的。」
空體在創造一種現象,就是人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即便是沒有任何活動的日常。正如空間就像劇場一樣,不論是門口開放的大臺階時常成為公眾休憩與拍照背景,抑或是空間內坐著喝咖啡的年輕人,都往往會成為別人鏡頭裡的「風景」,這就是年輕性——一種不管他人眼光,自我選擇的生活表達抑或是個性「表演」。「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既是體驗的製造者又是體驗的消費者,既是遊戲的參與者又是新的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楊微說,「人,本身是空體最獨特的場景,它就是一個『人』的反應堆。」
各領域多維度共同拼貼出青年的「沸騰」狀態
空體是一個目的地,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建築空間,更在於內容的氣味相投,場域的心心相惜。如果給這種味道一個標籤,那就是「沸騰」。
據介紹,沸騰是空體從2019年6月份開始啟用的一個活動品牌。在創始人們看來,沸騰是新舊迭代之間碰撞出的無限活力,是文脈傳承中不斷被重寫的煙火氣。沸騰是突破臨界點的瞬時狀態,是在地、是即興、是實踐,是對當代青年精神的一種解讀,也是空體想傳遞出去的價值主張。
2021年12月底,空體聯合深圳本土先鋒劇團「漂浮實驗劇場」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包括原創劇場音樂會、肢體與舞蹈劇場、一人一故事劇場、「漂浮2021」物件特別版與肢體特別版等。觀眾與演員間觀看及被觀看的關係被打破了,他們一起在原本是看臺的大臺階上遊走、起舞,特別即興。
今年1月,在空體舉行了「沸騰書會」,它是深圳首場專注於藝術書籍的書會,請了來自全國各地攝影、電影、文學、出版、設計領域的創作者, 共有 23家書市展位、11場分享會、20位分享嘉賓、2場放映、1場博客Live、1個藝術特展,活動規模不大但穿透力很強。
就這樣,從沸騰生活節、沸騰戲劇節、沸騰的圖像、沸騰新人類、到沸騰書會……參與者在美學、藝術史、圖像志、社會學等多維度拋出命題、各自探索,進行馬拉松式的交流分享,最終拼貼出時代的多元鏡像。
深耕青年文化輸出,激發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
在疫情多點爆發的2021年,空體仍見縫插針地策劃並落地了5場展覽,舉辦延伸活動50餘場,參與藝術家/團體30餘組。其中,《潮流五金店》集合了來自上海的12組先鋒潮流藝術家, 《沸騰新媒體——想像後人類》由烏克蘭藝術家SINBIOX 運用VR視覺技術等體感裝置,營造6大主題空間共25件作品,開啟了賽博世界的新奇之旅。《沸騰·爬梯兒Feiteng Partyer》則將視角集中到青年的多元身份上,12組藝術家均有獨立的個人品牌或原創藝術IP,他們多樣化的個人身份、工作方式以及創作內容無不代表當下青年的創新和審美,呈現出蓬勃的玩樂精神。另外空體的UFO青年藝術家孵化計劃,落地了《豎橫折勾撇點撇點》和《光合作用》兩個專場。前者是一場關於「人與網絡」共生關係的探索,後者追問的則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即便在疫情之下,仍然不斷為青年文化輸出態度、注入活力。
不僅如此,疫情也成了沉澱和轉型的窗口期。空體開始切入到展覽市場,積極開拓票務分銷、引入優質內容持續運營社群,也把一些對談類的活動轉到線上。「空體團隊都是年輕的小夥伴,挫敗感和無力感是難免的,好在我們對這件事很篤定,放到足夠長的時間維度上看,眼下的困難就渺小了。若心急於攻得子而不得勢,學會平常心也是一種成長。」楊微說。
在空體的會議室裡,空體創始人們向深調研團展示了未來空體的大野心——一部基於《山海經》的系統性文化產品正在籌劃中。「我們邀請了插畫、影像、戲劇、數字藝術等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和空體一起對神話志怪元素進行解構和新的演繹。《山海經》是古人對自然的探索、是博物的觀察記錄,是充滿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的,我們希望依託於這個世界觀,聚集一群頭號玩家,嫁接各種技術語言,通過包括遊戲、電影、出版等在內的文化產品,去做一些活化和傳承,去激發年輕人的無窮想像力。」
彼時彼刻,空體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空的,它可以什麼都不是,它也可以什麼都是。「某種意義上講,空體就像是加在遊戲角色上的皮膚,代表的是一種風格和氣質,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是我們未來持續深耕的一個方向。」
採寫:南都記者 黃璐
攝影:南都記者 許松龍,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