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為啥不長壽(為什麼印度這些人比其他人壽命更短)
2023-04-14 19:31:00 1
在印度,一個新生嬰兒的預期壽命為68.3歲,比世界平均水平少3歲,比中國少8歲。
如果這個嬰兒「不幸的」出生在一個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或達利特(即賤民)家庭,那麼預期壽命還要減少5歲。
印度原住民特徵:膚色暗黑,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
如果剛好是個男孩,就更難了,其預期壽命再減3歲,只有60-61歲。
三位印度科學家Sangita Vyas、Payal Hathi和Aashish Gupta仔細研究了來自印度9個邦2000多萬人的官方健康調查數據,撰寫了一篇有關「印度人口壽命」的論文,其中一個結論是:
印度邊緣化社會群體的平均壽命比高種姓低3-4歲,且差異還在不斷擴大。
印度是世界上邊緣化社會群體最多的國家,其邊緣化社會群體主要分三部分:原住民(土著、部落群體)、達利特人和穆斯林。
印度有著1.2億原住民。用一位歷史學家的話講,「他們是隱形的,邊緣化的少數民族。」他們通常生活在最偏遠的地區,甚至過著原始部落般的生活,條件相當貧困。
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而達利特則屬於「第五種姓」,被稱為「不可接觸者」或「賤民」,可見其地位之低。
印度2.3億達利特人雖然生活在現代社會,印度政府也賦予了他們政治和社會權力,但達利特仍有面臨各種歧視,只能從事喪葬或下水道清理等沒人願意做的工作。
達利特人很難找到其他工作機會
印度擁有2億左右穆斯林人口,其中絕大多數處於社會最底層。由於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因此他們時常淪為這個國家宗教暴力的攻擊目標(例如古吉拉特邦大屠殺,最近會寫)。
數據顯示,原住民、達利特的平均壽命比印度教高種姓群體少3~4歲左右,穆斯林情況稍好,比這類人群少1歲左右。
如果進一步按性別細分,印度邊緣群體中女性平均壽命分別為:原住民62.8歲、達利特63.3歲,穆斯林65.7歲。印度高種姓女性的平均壽命為66.5歲。
男性平均壽命更低:原住民為 60 歲、達利特人為61.3 歲、穆斯林為 63.8 歲。印度教高種姓男性的平均壽命預計為64.9歲。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差距與美國黑人和白人的壽命差距相當。但由於印度的平均壽命不到美國的五分之四,因此印度的實際差距顯然更大。
可以肯定的是,在醫學發展和公共衛生進步的推動下,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已大幅度提高。半個世紀前,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僅50歲左右。如今,這一數字增加了近20歲。
但糟糕的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儘管印度整體的平均壽命都提高了,但實際差距並沒縮小。甚至從某種角度講,印度人口壽命的絕對差距還在擴大。
壽命差異的原因很多,跟居住地、所屬社會階層以及所處社會環境都有很大關係。
例如,同樣地位低下,為什麼穆斯林比原住民和達利特人的平均壽命都要長?這其實是因為宗教,伊斯蘭教教義規定:禁止飲酒、禁止在公共場所大小便、禁止自殺......
莫迪的《公民法案》被指剝奪了穆斯林的公民身份
由此提高了公共衛生水平,減少了很多流行疾病的發生;禁止自殺也降低了自殺死亡率;禁止和經血期的妻子同房則可以降低婦女宮頸癌的發病率...
另外一個很難被佐證的影響印度不同群體死亡率的因素是歧視。
邊緣化群體在與學校和政府的交流中面臨的歧視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有害的影響,這些往往容易造成由壓力引起的慢性疾病。
此外,這些群體還很難接觸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機會,而這兩者與良好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例如,環衛工人,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他們更容易感染疾病,死亡風險率也遠高於普通職業。
為了詳細了解社會群體之間壽命差距,掌握全面且詳細的死亡數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印度每年1000萬例死亡案例中,有700萬例沒有醫學死亡證明,而另外300萬例死亡甚至根本沒有被登記。
正如科學家們所說,印度在「解決衛生系統內部的歧視問題,以及改善邊緣化社會群體獲得優質醫療服務保障等問題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