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子丈量世界(丈量世界從1張A4紙開始)
2023-04-15 06:12:02 1
假如我們的格局只把它定於數學思維,那我們的孩子將來也只能把它定在數學思維裡。當孩子提出「假大空」的想法時,你知道孩子想法背後聯想過的事物嗎?你是不以為然,嘲笑她,一聽而過,還是支持她,鼓勵她想辦法去探索?
Way of thinking
1.探索
女兒在少年宮上興趣班,家長等候時坐的石凳之間都有段缺口。前段時間上課前,女兒從一張石凳跳到另一張石凳。有一個缺口她能跳過,另一個缺口她來來回回,又跌倒又碰著,最後還是沒能跳到對面的石凳上。她還要我去跳,說實在的,我怕碰撞到硬邦邦的石頭,不敢跳,她磨著要我去跳,我得想辦法支開她。
她其實是想知道為什麼有一個缺口跳得過,一個缺口跳不過。突然靈機一動,我從包裡掏出一張A4紙,按豎向摺疊好交給她,跟她說,你試一下用這張A4紙量一量這兩個缺口,看有什麼不一樣。於是她開始量,當然了,剛開始是亂量,也碼不準。我示範了一下如何定住起始後點,她自己在那量,我一邊看著。最後她告訴我一個缺口量出了*張A4紙的長度,一張量出了*張多些的A4紙的長度。經此一量,她大概也明白了為何有一個缺口無法跳得過,跳不過的缺口比跳得過的那個要長很多(對她來說)。
2.聯想
接下來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要上課進入教室了,她手裡仍拿著那張摺疊的A4紙,開始去量課室的桌子。邊量邊數量了多少下,她量了一回,告訴我桌子有**張A4紙那麼長,實際沒量完。我在A4紙中間折了一下,舉了個例,假如這張A4紙長度是10cm,折了一半是幾cm?她想了一回,回答我說是5cm。於是不用我幫忙,她就用折了一半的A4紙繼續量,看她的表情,好奇又認真。雖然她不知道一張A4紙的長度是多少cm,具體我也不知道。但她會用A4紙來定義桌子的長度(邊長)。
3.擴展
事情過去了兩周,有天放學後去打羽毛球,教練要求他們圍著整個場跑3圈,她一口氣跑完。為了鼓勵她願意堅持跑步,我告訴她3圈一共1200米,她覺得自己非常棒了。晚飯時,跟爸爸說自己如何如何跑了3圈,有1200米,好厲害。然後跟爸爸說吃完飯還要去跑步(爸爸每早上跑步遛Yobi)。可是親,已經很晚了。接著她說要圍著整個祈福(大型社區)跑一圈,突然又說要量整個祈福的長度,還要量地球的長度。
嗯,這個思路跳躍有點大。祈福雖就在腳下,可真要量起來會讓人頭痛。還是地球好量點,可以虛化。於是咱們在飯桌上假設了一個起點---祈福。她假裝量地球,一邊量一邊數著剛在幼兒園學的四大洲七大洋的名字,都數完了,發現地球是圓的,慘了,她找不到終點,量不回來。她不願意把終點靠到起點那裡去。看著她一臉傻逼,我偷偷地笑。最後為了完成量地球的活,她不得不把終點跟起點靠到了一起。這樣一來,地球的長度竟然變為零了?由此她還知道了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的秘密。
4.支持
再回到她說要量祈福,祈福這麼大怎麼量呢?能量,但肯定不容易,一天不一定量得完。咱們從小處開始吧。先量我們樓下的人工湖怎麼樣?女兒同意了,商定了某天下去量。後來忙其他事,這個過程我沒參與。他倆是到樓下打完羽毛球後量的,還順道遛了Yobi。事後我問她是怎麼量的,她說是用一根長毛線,毛線的長度是50米,她和爸爸各持毛線的一頭,一個人站定,一個人往前走,如此循環,最後量到的長度是365米(在爸爸的幫助下得出)。我問她Yobi有沒有幫忙,她說有。
選用50米毛線做測量工具是爸爸的主意。假如她自己的認知限於用A4紙去量,我仍會支持,讓她去量,她就有機會發現用A4紙去量,是不是很不妙,還有更多的方法嗎?此時可以啟發她有什麼工具可以取代A4紙,讓測量速度更快的?她想出來的可能就不是50米毛線了,會有更多的測量工具出來。
5.善用契機
這整個過程,是不是輕鬆愉快,又省時省力,還能一起玩兒。不經意間善用了一個小契機,她知道了「長度」;「終點」;「起點」;長度單位「米」,還有測量工具,這也算是一種啟蒙吧?相對於數學思維啟蒙班而言,是不是省了不少?偶而善用下小契機就夠了,無需時刻關注,緊張兮兮。當時靈機一動的A4紙量法,完全沒有想到過會有後面的延展。
如果說一定要給這個方法作一個定義的話,要叫數學啟蒙了。這種啟蒙是否隨手可得,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稍為善用一下這些小契機,支持孩子去探索,讓孩子對數術王國產生興趣,應該不是難事。例如餵小金魚時,問問孩子,一條小金魚要吃5粒飼料(大粒型),缸裡有3條小金魚,一共要放幾粒才可以呢?小朋友能不感興趣嗎?
6.犯錯是最好的探索
不過在這個以成績為衡量標準的國度,女兒還沒長大還沒成績去標註這種做法的適確性。但這是一種思維,但不只是數學思維。講一件事,腦海裡有沒有聯想,由量一個小缺口到量一張桌子,量羽毛球場,量社區,到量地球。這個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這裡面有屬性的歸納,缺口,桌子,球場,社區,地球,統一的屬性是什麼?距離or長度?都可以用工具去測量?思維出現了歸納和找出相同屬性的思考方式,就容易發現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
假如我們的格局只把它定於數學思維,那我們的孩子將來也只能把它定在數學思維裡。當孩子提出「假大空」的想法時,你知道孩子想法背後聯想過的事物嗎?你是不以為然,嘲笑她,一聽而過,還是支持她,鼓勵她想辦法去探索?那怕沒有結果,那怕最後是錯,那也沒什麼。犯錯是最好的探索,認同嗎?我深深認同。
7.人生是冒險
假如某天,女兒長大了,她執意要用1張A4紙去丈量世界,我定會全力支持她!!
從人類最早提出的登月計劃,也可算是「假大空」,誰會相信呢?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2017年5月,中國"月宮365"計劃啟動,要建立四生物鏈環的系統,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在模擬空間站閉合系統內,實現人員更替和志願者自給自足。
人類實現,與月亮共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還遠嗎?不嘗試又怎麼知道呢?
海倫.凱勒曾說過「人生,要麼是一場美麗的冒險,要麼就什麼都不是。」這也是一種思維,你願意去冒險嗎?你願意支持你的孩子去冒險嗎?
願意的親給個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