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最出名的詩(李白寫下一詩回懟)
2023-04-15 05:19:11 1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
「有些人很狂妄,但就是有狂妄的本錢。」
腦海中一瞬間浮現的,是詩仙李白那飄逸的身影。
要說起「狂」來,李白自認第二,大概沒人敢排第一。
《將進酒》裡 ,他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南嶺別兒童入京》裡,接到入京詔書,他意氣風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當官當得不開心,被賜金放還了,他大筆一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60歲了,李白還要寫《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有些人就是這樣,一狂起來,就是一輩子。
絲毫不懂妥協,半點不能折腰。
李白還很年輕的時候,有一天,他拿著自己得意的詩作,叩開了時任渝州刺史李邕(yōng)的府門。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更何況李白這個自信心爆棚的「社牛」。
在李邕這個前輩面前,李白可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他侃侃而談,意氣風發,一會兒縱談王霸之道,一會兒高論治國之法,全然沒有後輩小子的謙恭。
有心要挫一挫李白的銳氣,李邕接過李白的詩作,只草草掃了一眼,說:
「這般鄉間俗語,如何登得了大雅之堂?」
正年少輕狂的李白聽了這話,哪裡還能忍?當即就拂袖離去。
到了住處,李白還是氣衝衝的,大筆一揮,寫下一詩託人送給李邕,這便是日後流傳千古的名作《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君不見,那大鵬有朝一日隨風而起,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裡。
縱使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翅膀輕輕一扇,也能將蒼溟之水一簸而幹。
這首詩裡,李白展露自己一如既往的「狂氣」,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鳥,成了他人格的化身。
《莊子 逍遙遊》裡,高飛的大鵬鳥被蟬、斑鳩、小麻雀嘲笑。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
我們高飛不過數丈,畢生都在蓬蒿叢中盤旋,過得也很快樂,大鵬鳥你做什麼非要飛那麼高,飛那麼遠呢?
大鵬鳥不被理解,李白也同樣不被世人理解。
世人見了李白不同流俗的行為、聽了他那自命不凡的言論,都嘲諷冷笑不已。
更讓李白氣憤的是,李邕,這個他本以為素有賢名、能欣賞他的人,竟也輕視自己。
李白終於忍不住發出質問,不客氣地回敬道: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孔聖人尚且覺得後生可畏,難道你李邕覺得自己比聖人還要高明?
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
李白的這兩句話,可謂狂妄至極,卻又讓人忍不住拍掌叫好。
正如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中寫下的:
「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縱然此時窮困,但終有一日,會飛黃騰達。
只要肯努力,就不信自己一輩子,都穿著有破洞的褲子。
許多年後,李白已然詩名滿天下。
雖然仕途上幾經坎坷,李白卻用自己的詩歌,徵服了整個大唐。
到底應了那一句「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仍舊愛四處漫遊,動不動就散盡千金。
有一次,他又把錢花光了,正山窮水盡的時候,有人慷慨解囊,給他送了一大筆錢。
這個人,就是當年與李白鬧得很不愉快的李邕。
其實兩人本來也沒什麼積怨。
只是那時候,一個是前輩名士,自矜自持;一個是後生小子,自高自傲。
好比針尖對麥芒,一山不容二虎,有衝突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後來李白和杜甫相攜,四處漫遊。
在濟南的一場宴席上,李白再度與李邕重逢。
兩人相視一笑,杯酒盡歡,從此結為至友。
公元747年,70歲高齡的李邕,被奸相李林甫迫害致死。
得知消息的李白痛苦不已,為好友無限惋惜。
李邕去世兩年後,在一首名為《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的詩篇裡,李白仍舊對李邕念念不忘: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李北海,就是李邕。
你可知北海太守李邕,他那樣英勇豪邁的人物,如今在哪兒呢?
是呀,在哪兒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但總有人記得你,總有人念著你,總有逸事美談傳於後世。
李白是如此,李邕是如此,兩人這段始於「瞧不起」、始於「互懟」、始於「狂妄」,卻終於「把酒言歡」、終於「惺惺相惜」、終於「互敬互重」的友情,同樣如此。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