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太爺上任呀什麼(18歲做縣太爺填房)
2023-04-14 18:13:18 1
老覃前天寫了《紅軍戰士「劉錫福」為保護毛主席的孩子,被敵人綁在樹上燒死了?》一文,文中提到,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徵之後,被留下來擔任閩贛軍區司令員的毛澤覃準備率紅軍遊擊隊轉戰閩贛邊界,由於妻子賀怡懷有身孕,且被黨組織任命為贛州縣委書記,即他在從瑞金撤出來之後,就親自帶領部隊護送賀怡及其父母到了會昌縣白鵝洲碼頭。
說起來,賀怡的父母也是一對英雄夫妻,尤其是賀怡的母親溫吐秀,不但知書識禮,而且識大體,曉大義,追求光明,擁護革命,並以老弱之軀投身革命,英雄氣概不輸評書演義《楊門女將》裡面的佘老太君!
賀怡的父親賀煥文出身於永新望族,其祖上富甲一方,有望不到頭的田山和房屋,雖說隨著年代變遷,家業有所衰敗,但傳到賀煥文的手上,也有上百畝良田。
賀煥文成年後,仗著家境富有,捐了個舉人,候補當上了安福縣縣長。
在安福縣縣長的任上,賀煥文娶妻歐陽氏,育有一子,名叫賀敏智。
歐陽氏是個林黛玉式的美人,每天病懨懨的,壽數不永,年紀輕輕,就撒手塵寰了。
賀煥文因此續娶了廣東梅縣的大家閨秀溫吐秀為填房,該年,溫吐秀才18歲。
溫吐秀嫁到賀家不久,賀煥文遭人誣告,不但丟了官,還被投進了監獄。
在賀氏家族其他人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溫吐秀毅然挑起了重擔,主持大局,變賣家產,把丈夫從監獄裡撈了出來。
賀煥文出來,空有讀書寫字的本事,眼看家中一貧如洗,卻不知如何是好,徬惶無計。
又是溫吐秀站出來拿主意,她讓丈夫賣了家裡的田地,在永新縣城南門開了一家名為「海天春」茶樓,兼營飯菜和客房,還又開辦私塾讓丈夫執教,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之後,溫吐秀為賀家產下了三子三女:賀敏學、賀桂圓、賀銀圓、賀敏振、賀敏仁、賀先圓。
這其中的賀桂圓,就是巾幗英雄賀子珍了。
賀子珍出生於中秋月圓之夜,父母因此給她起名「桂圓」。
賀子珍與毛主席結婚後,也生下了三子三女,可惜的是,其中的兩個兒子夭折,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失散,最後留在毛主席身邊的只有李敏。
據李敏回憶,毛主席逝世前,嘴裡已經不能說話,只能舉起雙手,吃力地比了一個圓圈。
旁人都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李敏認為,父親舉手比這個圓圈,是在牽掛著母親。
因為,母親原來的名字叫「桂圓」。
賀子珍是在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呢?
老覃之前在寫《毛主席的孩子毛毛後來找到沒有?賀子珍的妹妹為了找他,不幸身亡》一文中交代過,賀子珍在永新禾川中學上學讀中學時,取「善自珍重」之意,改字「自珍」。
但是,中央在江西開闢了蘇區後,為前委保管文件的古柏的愛人曾碧漪誤寫成了「子珍」,即「賀子珍」之名就被人們廣泛沿用下來了。
賀子珍原先的名字裡帶有「圓」字,她的兩個妹妹名字裡也都有了「圓」字。
賀銀圓後來改名為了賀怡。
另一個妹妹賀先圓死得很早——她是和哥哥賀敏振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
賀先圓12歲參加了兒童團。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賀敏學等共產黨員被抓。
賀先圓負責送信到井岡山,聯繫袁文才發起永新暴動。
暴動成功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派出有「活閻王」之稱的國民黨第8師24團團長祝容枝率部前往鎮壓。
農軍為了避敵鋒芒,提前撤離了永新。
祝容枝大開殺戒,殺掉了賀子珍的弟弟賀敏振、妹妹賀先圓,以及三個堂兄賀敏亮、賀敏克、賀敏文,還殺了兩個堂嫂李四蓮、楊三英。
賀先圓死得很慘,先是雙眼被挖,爾後遭到了削鼻、剜舌,在巨痛中死去,時年僅14歲。
敵人還對賀家的老家黃竹嶺村進行了反覆劫洗,將所有的房子燒成白地,還殘忍地殺害了全村80%以上的人口,可謂天良喪盡,人性滅絕。
賀家六兄妹,全部參加了革命,但能活下來,看到革命勝利,看到新中國成立的,只有賀敏學、賀子珍和賀怡三個人。
賀子珍的另一個弟弟賀敏仁,在紅軍第三軍九師二十七團一連擔任司號員,參加了長徵,因在過藏區籌糧時,在一個寺廟撿了十幾個銅板,違反了軍紀,被處決,該年才17歲。
溫吐秀和丈夫也跟隨子女參加了革命,在白色恐怖下堅持地下鬥爭,飽嘗艱苦。
主力紅軍長徵後,賀怡與父母賀煥文、溫吐秀在毛澤覃的護送下,由會昌縣白鵝洲碼頭乘船轉移到了贛州水西地區。
前文有提到,賀煥文與前妻生有一子,名叫賀敏智。
賀敏智的母親歐陽氏是個林黛玉式的女子,他卻是個賈寶玉式的男子,是個痴情的情種。
他早年與一個女子相愛,因該女子病逝,他就看破了紅塵,萬念俱灰,剃度做了和尚。
賀怡和父母到了贛州水西地區後,到賀敏智出家的寺廟躲避了一段時間,後來才轉移到一個專門念佛講經的講經堂裡,秘密發展黨員。
賀怡在父母的協助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立了十一個黨支部(小組),建立了中共水西區委會。
賀怡在1937年年底南下廣東韶關等地參加抗日救亡工作。
賀煥文因為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最終在1938年2月病故,享年68歲。
兒女不在身邊,丈夫已經病故,溫吐秀表現得非常堅強,她聽說國共已開始了第二次合作,我黨的中央機關在延安,就無懼艱辛,邁著一雙小腳,輾轉到了延安。
可惜的是,她到了延安時,賀子珍已經去了蘇聯,母女未能見上一面。
毛主席承擔了女婿的責任,全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溫吐秀病逝1941年,她和她的丈夫賀煥文一樣,在建國後均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