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嘉陵江和寶雞嘉陵江(嘉陵江在重慶注入長江後)
2023-04-14 12:39:03 1
河流的寬窄,既取決於年徑流量,也受制於地形地貌、汛期流量、流速、落差等因素。
嘉陵江年平均徑流量為683億立方米,在重慶注入長江後,長江徑流量明顯增加,但河道卻沒有明顯變寬,為什麼?
其一,受地形影響;由於地形原因,北方河流在平原地帶,地勢平緩,水流緩慢,排水不暢,寬度動輒幾公裡甚至是十幾公裡,而南方河流多山谷,水深,流速快,一般就幾百米寬,寬點的頂多一公裡;長江重慶段多深谷,即使汛期水位上升,河面寬度變化並不大,只是水深增加,流速加快。
其二,長江在重慶段的年徑流量(嘉陵江匯入後約3000億立方米,烏江匯入後約4000億立方米)雖遠大於黃河,但汛期與旱季的區別卻遠不如北方河流明顯,四季流量都較大,河道不斷流,也沒形成像北方河流那樣寬幾公裡的河道。
其三,四川盆地底部主要分為川東平行嶺谷、川中丘陵、川西成都平原三部分,龍泉山是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界山,華鎣山是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的界山;重慶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多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脈;長江出川南谷地,在重慶連續衝破山脈,衝涮出深谷,直出巫山;長江在重慶段連續穿山出谷,河面狹窄,但水深,流速快。
其四,四川盆地內,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長江在不斷南切,由一開始的盆地中部逐漸南切,最後從盆地南部邊緣的內壁流過,緊靠盆地的南部盆壁,切出了一個深深的川南谷地,河面狹窄,但水流湍急。
其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三峽大壩未建時,重慶和宜昌水位都差120.5米,這一段的特點有四個:一是落差大,二是險灘多,三是水流湍急,四是河道窄。
其六,下川江比上川江的河道更狹窄;長江上的川江傳統上是指宜賓至重慶的370公裡,稱上川江,重慶至宜昌的660公裡,稱下川江,全長1030公裡,自然落差198米;其中,上川江宜賓至重慶的落差雖然有70多米,但河道明顯是順勢而行,沒有像下川江那樣連續衝穿山脈形成峽谷,自然河道要寬闊些,兩岸甚至有一些衝積扇。
其七,三峽大壩建成後,限於地理地勢(下川江的狹窄河道),三峽水位提升雖高,三峽湖區雖長,但還是狹窄,庫容總量也有限,當然,移民工程量也相對較少。
其實,同樣有較大落差與流量,下川江上的三峽水利樞紐能上馬,但上川江上的小南海水利樞紐卻被否決,與下川江比上川江的河道更狹窄也有一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