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墓中找出20個漢字(一個瞿阝字故事多)
2023-04-14 21:56:47 2
前幾天,我的同事在百味年華微信公眾號發了一篇題為《客戶也是良師益友》的文章,我深有同感。在編撰私人定製圖書的過程中,客戶的人品學識對我們多有裨益。另外還經常涉及一些獨特的、個性化的內容,幫助我們消除了知識的盲點。
李景祿先生與百味年華編輯部合作,出品了個人回憶錄《平凡睿智寫春秋》。因為他是天津薊州區蒙家瞿阝人,讓我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瞿阝」字。李景祿先生也估計到大多數人不認識這個字,所以在書中特意做了解釋,加上我們查閱的有關資料,本文就和讀者一起了解一下「瞿阝」字,以及同這個字相關的故事吧。
很多人不認識「瞿阝」字並不奇怪,因為較早版本的《新華字典》裡都沒有這個字,後來收錄了這個字,注音為「quān」(與「朋友圈」的「圈」字同音),字義只有一個解釋:地名用字。在電腦和手機上,有些漢字輸入法也沒這個字。通過查資料了解到,用到「瞿阝」字的地名除了天津薊州區蒙家瞿阝村外,還有天津寶坻區入門城鎮西於瞿阝村、天津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以及河北省唐山市豐南縣柳樹瞿阝鎮韓家瞿阝村。
李景祿先生在回憶錄中講述了薊縣蒙家瞿阝村的故事。相傳秦始皇東巡途中意外猝死後,當權宦官趙高秘不發喪,脅迫丞相李斯與其共謀,假造先皇遺詔,立小兒子胡亥為「二世皇帝」,賜在外監軍的長子扶蘇死,將大將蒙恬滅門。
慘遭滅門之災的蒙恬家族中只逃出二人,一男一女,男為小叔子,女為嫂子。二人逃至薊縣城南70華裡處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隱姓埋名,結草為廬,開荒種地,延續後代。直到秦朝滅亡後,這對叔嫂方敢出頭露面,所居之處也逐漸形成了村莊,取名為「蒙家瞿阝」。
蒙家瞿阝歷經時代變遷,生生不息。新中國成立後,全村人徹底擺脫了戰亂,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蒙家瞿阝村步入發展快車道。全村人發揚祖輩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品質,精耕土地,發展副業,興辦鄉村企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村民住房寬敞明亮、鄉村道路平坦通暢。村裡還修建了村民廣場、亭臺景觀等休閒娛樂設施。李景祿先生在回憶錄中描述道,春夏的夜晚,村民們在廣場上跳舞、扭秧歌;孩童們在涼亭裡嬉戲玩耍,一派祥和興旺的繁榮景象。假如屈死的忠臣良將蒙恬泉下有知,一定會為此感到欣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