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事件涉及概念(恆大做空風波深度解析)
2023-04-15 00:36:41 2
最近兩天,恆大被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原委如下:7月7日,廣發銀行宜興支行向法院申請,對恆大地產和恆大地產子公司恆譽置業進行1.3億的財產保全。7月13日,裁決結果在法院官網發布。7月19日,恆大集團發布公告稱,該筆貸款到期日為2022年3月27日,公司將對宜興支行濫用訴訟前保全的行為依法起訴。
恆大和廣發銀行之間的官司,到底孰對孰錯,我們不做判斷,相信法院會有公正的裁決。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這樣一起標的1.32億的民事訴訟,在歷經整整6天後,竟是被一家境外媒體率先「扇動翅膀」,在香港股市掀起了巨大波瀾,讓恆大系股票損失了接近千億人民幣的市值,這其中的異常跡象,值得我們關注。
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中國恆大未平倉賣空數接近3億股,空倉平均成本9.469港元,有超過28億境外對衝基金在做空恆大。7月16日,受到特別分紅利好刺激,中國恆大股價狂飆至最高10.22港元,意味著空頭已經處於虧損狀態。
7月19日,藉助抽貸消息的發酵,空頭瘋狂反撲,當日中國恆大做空比例狂飆至25.49%,做空金額2.38億港元,股價放量大跌16%,7月20日做空金額2.38億港元,股價再度大跌10.23%。而在7月19日前的五個交易日,中國恆大平均每日做空金額僅為6100萬港元,這無疑是境外對衝基金通過消息不對稱做空股價牟利的最有力證據。
而這件事件跟去年9月底恆大遭遇的那場風波,竟如出一轍。2020年9月底,網絡大量出現恆大經營危機謠言,根源也是境外媒體。境外對衝基金乘機瘋狂做空恆大,致使恆大股價接連暴跌。尤其是9月24日當天,恆大股票的做空金額是謠言流傳前正常做空金額的130多倍,成交額是平日成交額的30多倍。最終,1300億戰投力挺恆大,中國恆大股價三個交易日大漲40%,境外對衝基金鎩羽而歸。
結合異常的做空比例與大放量的成交額,不難把幕後操縱者鎖定在境外做空機構上,企圖在香港市場上做空恆大,以牟取暴利。
可能會人質疑,全國那麼多房企,為什麼就專挑恆大下手呢?不可否認的是,恆大確實是負債率偏高的公司。但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恆大集團業務重心幾乎都在降負債上,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今年6月30日,恆大宣布,集團有息負債已大幅減少了3000億元至5700億,淨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順利實現一條「紅線」變綠。
另據市場消息,恆大已於7月20日安排資金提前匯入債券還款帳戶,支付四筆美元債券利息合共約3.52億美元(折合約27.3億港元),恆大再向外界「秀肌肉」證明自己的財務實力。
並且恆大還承諾,未來有息負債降要至3000億元以下,今年底現金短債比達到1以上,到2022年末實現「三線全綠」,全面符合監管要求。
敢做出這樣的承諾,是由於恆大在基本面上有著充分的自信:
l 2020年恆大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恆大土地儲備項目共計789個,規劃建築面積2.31億平方米,土地儲備原值4901億元人民幣,恆大還擁有100個舊改項目。豐富的土地儲備外加價值不菲的舊改項目,恆大的家底十分殷實。
l 今年1-6月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3567.9億元,累計銷售回款3211.9億元,貼合市場的營銷策略,為恆大帶來業績的同時,也為恆大降負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l 成功完成「多元產業 數字科技」轉型,並通過相關舉措增加權益近千億港元,為恆大「降負債」之路打開了另一通道。未來恆大旗下例如大健康產業、恆大冰泉等多個優質資產業還將繼續分拆上市
房地產正處資金全面收緊時期,所有房企都處境艱難。希望對於這樣一個面對自身問題積極解決的公司能多點包容,畢竟人言可畏,任何一家健康的企業都經不起輿論的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