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命運在於眼光(人生際遇充滿偶然)
2023-04-15 08:23:13
選擇與取捨,是人類面臨的永恆課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哲學中的存在主義再到風靡一時的博弈論,都在試圖尋找、追索關於選擇的答案,卻始終沒能找到。個體的選擇充滿偶然性,很多時候,這些看不見的偶然在個體的不自知中就決定了一個人命運的走向。
繼上周的「嘆無常」後,本期《見字如面》以「搭錯車」為主題來探討個體選擇的複雜,試圖追溯命運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從古代到現代,一封封往來書信講述了個體命運充滿偶然與多變的故事。
5歲白血病男童的嘆息:
我的心裡一直藏著一個秘密
「昨天晚上我想好了,決定告訴你我的秘密。因為我不久就要去天堂了,雖然我點都不想去。」這是5歲小男孩吉米的信件,信件的一開頭就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吉米患了白血病,將不久於人世。
小男孩心裡一直沉甸甸地壓著一個重擔,他因此找到照顧他的護士,寫下了這封信,想要為自己曾經撒過的謊懺悔。
原來吉米的爸爸是個軍人,與媽媽長期兩地分居生活。偶爾爸爸回家時,媽媽都不能陪吉米睡覺。小男孩不喜歡一個人睡覺,為了搶奪回媽媽,他趁媽媽不在時騙爸爸說,媽媽已經愛上了別人,請他以後不要再來了。沒想到不久之後,男孩的爸爸媽媽真的離婚了。而媽媽也再沒有高興過。
5歲的吉米還不能理解大人感情世界中的幽微複雜,把父母的離婚歸咎於自己的謊言,小男孩甚至說,他得了治不好的白血病,可能就是因為騙了一個人。孩子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是不對等的,小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看待世界,以為自己看到的已經是全部事實,以為是自己雖然有意但卻沒有惡意的謊言釀成大禍。殊不知父母的分開,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即使與他有關,他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正如嘉賓吳伯凡所說,小小年紀的吉米心頭墜著兩顆石頭:既擔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導致父母分開,母親因此才再也快樂不起來,又認為是自己做了一件錯事,導致自己受到懲罰,得了治不好的病。
幸好吉米找到了袁苡程,這位美籍學者曾花350美金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匿名徵求臨終者遺言,她希望人們可以輕裝上路,不用帶著自己的秘密去天堂,「因為它們只屬於塵世」。於是袁苡程收到吉米的來信後,扮演了上帝,用寥寥幾句富有力量的話,幫小男孩卸下了心裡的重擔,「世界上的每個都會犯錯誤,何況你還 ,犯的只是 個 的錯誤。相信我,你的病絕不是對你的懲罰。」
就像小男孩吉米一樣,我們有時會因扳動他人命運軌道的無心之舉而愧疚自責,但我們不應忘記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人成長的標識之一,就是要學會承擔後果。我們需要被原諒,也需要與自己和解。網友@PirotecniaY評論道:小男孩很讓人心疼,一次無心之過一直深埋在心裡。人有時也需要學會原諒自己。
本期演繹吉米信件的嘉賓是演員寧靜,當讀到小男孩的玩伴因為相同的病已經離世時,她停頓、哽咽,以真情實感讀出了小孩子的純真,為觀眾描繪了一個充滿童真的世界。網友@騎蝸牛的悅悅對此評價道:讀出了孩子的純真和做錯事的愧疚。而演繹袁苡程信件的演員歸亞蕾,則是以穩重又溫和的聲音,「扮演」了一回上帝,帶領觀眾一起卸下了這位5歲男孩心中的巨石。
曹操致政敵楊彪:
我殺了你的兒子,對你這未必不是件好事
有人無意間扳動了他人命運的軌道,也有人以強硬的做派有意為之。
本期由林永健、李光潔領銜演繹的曹操與楊彪夫婦的往來信件,講的就是有意為之的故事。四位藝術家同臺演繹,整場演出充滿戲劇張力,淋漓盡致地還原了信件中的刀光劍影與殺機四伏。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大家都熟悉,關於曹操為何要殺楊修,眾說紛紜,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曹操誅殺楊修後,如何讓楊家特別是楊修的父親接受這一事實。
楊彪家往上四代官居太尉,是東漢一等一的名門。到了楊彪,更是對抗董卓、盡節護主、位極人臣,然而曹操與楊彪的關係實為政敵,面對勢力強大的楊家,殺楊修也就成了一場豪賭,曹操也不知道楊彪下一步棋會怎麼走。於是,他就給楊彪寫了信,想要試探楊彪的態度。
曹操的信不長但充滿殺機,先是向楊彪例數了楊修過往的過錯,又說這些過錯我可以原諒,但是怕早晚累及楊家,所以為了楊家好,只好殺了楊修。緊接著他以名貴的禮物試探楊彪,並威脅道,「您最好慨然承納,別把這些東西再給我送回來。」曹操的意圖很明顯,你兒子我殺了,但你最好接受,如果楊家敢有一絲不滿一定是滿門抄斬。
此時楊彪已經78歲,收到曹操的來信,愛子被誅,傷痛可想而知。但楊彪畢竟是一位經歷豐富的政治家,沒有失態,也沒有失掉分寸感。他回說,小兒頑劣,一切是罪有應得。楊彪的意圖也很明顯,為了不至楊家遭受更慘重的損失,他向曹操表明自己接受了楊修被誅殺的事實,也接受了曹操的補償。有時生在帝王將相家,在享受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生活的同時,也要同時承擔相應的代價。正如網友@摯達所說:「刀光劍影時時起,幸未生在王侯家。筆墨難描糊塗帳,何如販夫與走馬。」
網友@童鞋實體店經營則表示:「為護一國之君、為保一族之翼,書必須多讀,心必須多德。天下之大、唯得人心者得天下,言辭卓卓不敵心智哲哲。」
在強大的命運面前,我們有時會無力,只能被動接受命運軌道被他人強行篡改,沒有選擇的餘地。在此期間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儘可能體面、優雅地減少傷害。
王陽明勸降盜匪:
要說我一點也不想殺你們,那不是實話
在充滿未知的人生中,「搭錯車」在所難免,但幸運的人,在選錯了平臺後,總還是有機會換賽道。由何冰帶來的王陽明的這封信,講的就是勸普通人換平臺、換賽道的故事。
明朝時期,贛閩粵三省交界山區匪患叢生,民生困苦,危及政權。其中以盤踞廣東浰頭二十年的土匪團夥規模最大最難剿滅。此時,心學大師王陽明被派到江西福建兩廣一帶剿匪。他先是去福建打了一仗,然後回到浰頭,給土匪頭子寫了一封信,勸大家換個平臺求發展。此信一出,土匪大部分投降,效果立竿見影到抵得上十萬大軍,堪稱古今第一勸降信。
王陽明的這封信一層一層遞進,嘗試以誠懇和同理心喚醒每一位匪徒的良知。先是表示理解:在福建漳州剿匪過後,發現很多人是被脅迫的,相信浰頭這裡也是一樣。然後警告匪徒:別以為自己的兵力有多強,總有兵力更強的人在。別以為你的巢穴有多險峻,那些比你險峻得多的巢穴,如今還不是一樣什麼都沒剩?最後恩威並施,再次告誡對方:相信很多人是被脅迫的,只要能悔惡從善,他願意像接納犯錯的孩子一樣,接納他們,而不是非要一網打盡。但如果你們習性已成,難以改變,那就隨你們的便。我將南調兩廣之狼達,西調湖湘之土兵,親率大軍圍剿你們的巢穴。
信中,王陽明全程表現得十分坦然,甚至毫無避諱的在信中寫道:要說我一點也沒有想殺了你們的心,那不是實話。嘉賓史航說:坦誠是王陽明的修為,也是他的武器。不少網友表達了對王陽明的喜愛。網友@火鍋是好朋友就表示:「因為《明朝那些事兒》認識王陽明先生,因為《見字如面》看到了不一樣的王陽明。」
這是一封充滿力量的信,字裡行間展現了文字溝通的力量。而對這幫土匪來說,在選錯人生道路後,仍然有機會轉換賽道,無疑是最幸運的事情。但是,這次命運轉變機會的出現對他們來說也實屬偶然。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我們就是由偶然湊在一起的反覆無常構成的」。因此本期《見字如面》盡力呈現命運中的那些偶然與複雜,無非是希望我們能從其他人的故事中獲得啟發,多一些應對偶然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