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失傳的手藝(河南這門曾斷代失傳800年的手藝)
2023-04-14 11:54:24 1
河南商報記者陳詩昂文/圖
去汝州,不淘件汝瓷總覺得少點什麼。
作為北宋五瓷之首,汝瓷興盛期不過二三十年,因為戰禍,曾斷代800年。如今,汝瓷生產全面恢復,來之不易。
如何重振汝瓷產業,讓它走出歷史、走向世界?不妨看看汝州的謀劃。
故事非遺成為「金飯碗」2017年,原本僅打算在玉松汝瓷打倆月暑期工的王旭超,現在已經成長為專業制瓷工人。
汝州市玉松汝瓷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孟玉松創立,在汝瓷行業領軍人物、玉松汝瓷第二代傳承人李曉涓的帶領下,成長為專業從事汝窯、汝瓷研究,宋代汝瓷復仿製和現代汝瓷藝術品創作的國內汝瓷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企業,也是河南省發改委命名的行業領軍企業。
來玉松汝瓷之前,王旭超在汝州一所高中就讀,因成績不佳,對未來感到迷茫。「經堂哥介紹,來這學習手拉坯工藝。剛開始什麼都不會,甚至想過放棄。但在師傅和李曉涓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堅持了下去,喜歡上了汝瓷,技藝不斷提升。」王旭超說。
談到在從事汝瓷製作3年裡最大的變化,王旭超說,是個人自信心的提升。「有了製作汝瓷這門手藝,生活也能得到保障。」
規劃振興汝瓷,汝瓷小鎮將整體投入運營坐落於汝州市中國汝瓷小鎮的中國汝瓷博物館,在7月中旬已通過竣工驗收,或許過不了多久就將迎客。
這座博物館定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整體造型取材於汝窯傳世經典器型葵口洗、蓮花碗,圓形中空建築,整體採用開片紋玻璃幕牆包裹,極具汝瓷神韻和現代氣息。
就像這座即將示人的博物館一樣,在經過5年精心打造後,汝瓷小鎮也將整體投入運營。
「我們採取的是邊建設、邊運營的模式,自建設以來已經入駐數十家陶瓷企業,接下來還會有二三十家陸續入駐。」汝瓷小鎮管委會副主任趙俊璞介紹,因為疫情,小鎮整體投入運營的時間將從今年年底後推至2021年。不過,今年10月前將舉辦開園儀式,迎接觀眾。
趙俊璞向河南商報記者表示,汝瓷小鎮緊靠九峰山和蔣姑山自然風景區,依託嚴和店汝窯遺址和蟒川河宋代窯址群的歷史積澱,配合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陶瓷文化建設,未來將融「文化 科技 產業 旅遊 休閒 養生」為一體。
趙俊璞介紹,項目建成後將直接和間接帶動2萬多人就業。同時,小鎮後期運營由中青旅系統布局、專業管理,力爭年遊客量突破200萬人。
傳承技藝傳承,大力培育專業人才雖然名為北宋五瓷之首,但汝瓷興盛時期僅有二三十年,因為戰禍,曾斷代800年,技藝徹底失傳過。
經過上世紀老藝人們的不懈努力,1988年,汝瓷生產終於全面恢復。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汝州市共培養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4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80多人,國家級大師3人(含工藝美術大師、陶藝大師、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省級大師50人(含工藝美術大師、陶藝大師、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培育出朱氏汝瓷、玉松汝瓷、廷懷汝瓷、弘寶汝瓷、宋宮汝瓷等一批較有名氣的汝瓷企業。
根據謀劃,汝瓷小鎮還將吸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汝瓷燒制工藝大師等入駐園區。
此外,汝瓷小鎮還與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洛陽師範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就培養汝州陶瓷專業人才建立了合作機制,進一步推進了小鎮陶瓷創意人才儲備工作的開展。
願景要讓汝瓷走遍中國、走向世界2014年以來,汝州已經把陶瓷文化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能轉換的核心抓手,努力擦亮汝瓷文化名城這一金字招牌。
據統計,汝州現有陶瓷研究及生產單位260多家,年產值8億多元,網上交易額近3000萬元,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
談及汝瓷產業未來,汝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了3點具體規劃:
一是完善提升規劃,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單位和第三方策劃運營機構,完善提升汝瓷小鎮發展規劃,對汝瓷產業進行精準謀劃,合理確定人口規模、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提高綜合效益。
二是深化開放招商,按照「藝術用品高端化、生活用品藝術化」的原則,努力招引一批全國「五大名瓷」企業和陶瓷大師。同時推進陶瓷文化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實現汝瓷產品「買全球、賣全球」,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三是加快汝瓷小鎮建設,堅持產業、文化、旅遊、居住、社區服務等五大功能為一體,加快推進省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汝瓷博物館、汝瓷會展中心、大師園等項目建設,整合開發蔣姑山、九峰山旅遊資源,打造以賞瓷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同時,統籌推進路網、遊客服務中心、商務酒店和水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特色小鎮整體服務功能,形成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市域副中心。(首席編輯 華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