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吹氣是冷的,哈氣是熱的?| 趣問萬物
2023-04-01 15:38:57 2
這篇文章由官方的微信《萬物》雜誌提供,「把科學帶回家」
源|「一切」等等
編輯|鏡像
為什麼吹冷又吹熱?
同樣的空氣從嘴裡出來,撅著嘴吹出來是冷的,可以涼熱飲;張開嘴很暖和。冬天你可以暖手。作為溫血動物,我們不是溫度的改變者。呼吸道中氣體的溫度幾乎與體溫相同。當我們改變嘴的形狀時,為什麼氣體的溫度會改變?根據一位物理學教授的解釋,呼吸時從我們口中出來的是一團熱流,流速緩慢,橫截面積很大。這種狀態類似於有序的層流,不會夾帶太多的周圍氣體。氣團和外界之間的熱傳導很慢,所以當它到達相距超過10釐米的手時,仍然是熱的。當我們撅著嘴吹氣時,氣體速度很快,橫截面很小,這相當於湍流,將「吸引」周圍空的氣體流入,導致氣流的整體溫度迅速下降,氣流吹得越遠,損失的熱量就越多。如果你靠近嘴唇吹氣,一開始會很熱。
曝氣示意圖(左)和吹氣示意圖(右)|來源:美國科學家
但是即使暖空氣流降低到室溫,也不足以產生涼爽。我們吹空氣時感到涼爽,不是因為氣流的溫度低,而是因為流動的氣流可以驅動周圍空的空氣流動,促進身體表面汗水的蒸發,帶走皮膚的熱量。氣體運行得越快,它能驅動的空氣體就越多,散熱效果就越好。另一種解釋是,當吹氣時,嘴的開口很小,氣體被壓縮,當它出去時,氣體膨脹,壓力降低,溫度降低。
為什麼白色衣服變溼變透明,而彩色衣服變溼變暗?
來源:pixabay
洗衣服時,你會發現白襯衫的浸溼部分會變得透明,而其他顏色的溼衣服會變得更暗。水本身是無色透明的,它如何改變衣服的顏色?如果你放大白色襯衫,你會發現一種纖維不是白色的,但基本上是透明的。這些透明纖維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粗糙的表面,由許多不同方向的界面組成。當光線照射到白布上時,會被多個界面連續反射或散射,難以通過,最終進入我們的眼睛,呈現白色。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光滑透明的冰塊,這些冰塊被磨成冰沙後會變白。當較薄的白布是溼的時,水佔據了纖維之間的空間隙,填滿了織物的粗糙結構,減少了反射和散射,並且光可以更平滑地穿過它,因此看起來更透明。
織物潤溼對前(左)後(右)光線的影響
對於與染料結合的有色織物,水也可以阻擋光線從織物表面的直接反射。溼布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水膜。光被折射到水層後,會在水層和纖維層之間的界面被多次反射。每次它被反射到有色纖維層上時,其中的一部分會被吸收,最終從纖維表面到達我們眼睛的光會減少,所以顏色會變得更深更暗。不僅布,而且多孔材料表面如沙子和水泥地面也會有這種現象。
火焰的狀態如何?
來源:pixabay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分成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人們無法觸摸清楚,比如火焰。火焰是在氧化劑(通常是氧氣空氣體)和可燃物(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之間的劇烈反應中產生的。普通燃料完全燃燒的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它們同時釋放光和熱。如果燃燒不完全,它還會產生一氧化碳和其他氣體以及小的固體煤煙顆粒。普通火焰的溫度只有幾百攝氏度,所以燃燒時物質的狀態不會超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範圍。然而,當火焰的溫度達到數千攝氏度時,參與燃燒反應的分子將經歷電離,形成由電子和離子組成的等離子體。這種狀態不屬於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任何一種,而是屬於第四種狀態——等離子體狀態。例如,工業上使用的等離子炬使用電弧電離氣體,火焰溫度可達5500℃。
等離子炬切割金屬
然而,火焰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物質,它不能簡單地定義為氣態或等離子態。更準確地說,我們看到的火焰是我們對燃燒劇烈反應的綜合感官體驗,不僅包括燃燒的反應物和產物,還包括反應過程中釋放的光和熱現象(見本文末尾的擴展視頻)。
地球上最安靜的地方在哪裡?
生活在一個嘈雜的城市裡,我總是想偶爾找個地方乾淨一下,但是即使沒有荒野,仍然會有動物活動和稀疏的植被被風吹動的聲音。
是的,我們的目標是找到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我們一定要走到泰空的中間嗎?沒必要,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方,但不像你想的那樣,它離荒蕪的荒野不遠,但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裡相當安靜。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的微軟總部87號的消音室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安靜的地方,打破了明尼蘇達州菲爾德實驗室在2015年創下的金氏世界紀錄。
最安靜的消音室結構
我們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在室溫空時,氣體分子自由碰撞(布朗運動)發出的聲音約為-24分貝。微軟消音室的背景聲音非常接近布朗運動的聲音,只有-20.6分貝,遠低於人類耳朵能聽到的最弱的聲音(0分貝)。立方體消聲室由6面30釐米厚的混凝土牆圍繞,下部阻尼彈簧框架空,可隔離外部聲音。房間內壁覆蓋有1.2米長的吸音海綿,上面有多層凸起結構,可以吸收99.999%的回聲。即使消音室隔壁有高科技搖滾樂隊音樂會,也不會打擾你。這種安靜的環境使研究人員能夠捕捉到設備發出的最微弱的聲音,從而開發和測試高精度的音頻設備。
如果你獨自一人站在那裡,你可能會認為自己一開始就是聾子。習慣之後,你會聽到你的呼吸、心跳和關節運動……最好回到嘈雜的交通世界。
還想看嗎?更多原創科普文章,請關注官方微信號「一切」:把科學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