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上將,每個都很厲害
2023-04-01 18:35:34 3
1955年,我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主席頒發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周恩來頒發粟裕等十人大將軍銜。我國戎行聞名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由此建立。(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59位少將)
1、大將——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粟裕,他的軍事造就和戰績在全軍名列前茅,許多方面甚至超過了林彪。而他長時間是以陳毅的副手身份指揮作戰,建國下一任過短時刻的總參謀長一職,授銜時卻不在這一重要方位上,並且他的資格只可以和羅榮桓比較。陳毅代表新四軍和三野的元帥方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於粟裕爭當元帥的傳說是站不住的,那是人們根據他的戰績和位列大將首席而產生的臆測。
四八年中央軍委曾計劃將粟裕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即蘇北兵團擴編為華中野戰軍渡江作戰,而將華野的內線兵團即山東兵團升級為華東野戰軍。這一計劃本以明令宣布,許世友、譚震林、劉少卿指揮的山東兵團已運用華東野戰軍的名義達三個月之久。
而正是由於粟裕自己的敵對,這一計劃才吊銷。一起,粟裕還堅決建議已到華夏的陳毅持續兼職華野司令。可見,粟裕拋棄了成為方面大軍主官的機會,很難認為到授銜時他會再爭辯一番。
2、大將——徐海東(1900-1970)湖北省黃陂縣人徐海東,陝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將軍銜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赤軍長徵時除了三個方面軍外,還有一隻獨立長徵的部隊最先到達陝北,即紅二十五軍,徐海東是這隻部隊倖存的指揮者,與陝北赤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後,徐海東任軍團長。所寫《西行漫記》中曾提到,蔣介石稱徐海東為「文明的一大害」。由於在戰爭中肺部負過重傷,他在抗戰開端不久後就已不能作業,一向處於調度狀態,直至七零年去世。
陝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劉志丹陣亡,高崗自殺,徐海東是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並且他為人一向正派和藹,與世無爭,授他大將不會引起不平衡。
3、大將——黃克誠(1902-1986) 湖南省永興縣人黃克誠,第四野戰軍的代表。他的戰績、資格與他人比較有值得商討之處,但是他當時的職務是總參謀長兼軍委秘書長,這一點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
4、大將——陳賡(1903-1961)湖南省湘鄉縣人陳賡,第二野戰軍的代表。二野參謀長李達是三一年寧都起義才參與赤軍的,儘管軍事造就很高,但資格缺乏認為二野的代表人物。陳賡的軍事造就和戰績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氣甚大,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聞名的「黃埔三傑」中,蔣先雲戰死,賀衷寒去了臺灣,陳賡是碩果僅存了。
5、大將——譚政(1902-1988)湖南省湘鄉縣人譚政,當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與元帥中羅榮桓的情況一起,是大將中政工方面的代表,相同意味著我國戎行的特色,與派系平衡無關。
6、大將——蕭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蕭勁光,第四野戰軍的又一代表。水兵司令的職務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帥和大將中只需他在蘇聯進修過水兵業務。在資格方面,只提一點就夠了。當年江西蘇區黨內鬥爭中有一頂帽子以他的姓名命名,叫做「蕭勁光式的右傾機會主義」。
7、大將——張雲逸(1892-1974)廣東省文昌縣人張雲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戰軍的又一代表,幾乎可認為他的大將軍銜完全是因他的資格而來的。大將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僅有參與過護國討袁的。廣西百色起義時他任紅七軍軍長,在鄧小平歸隊後他率紅七軍艱苦轉戰進入中央蘇區,任赤軍副總參謀長。抗戰和解放戰爭時他在華東方面的軍職一向高於粟裕。
葉挺任新四軍軍長,他任參謀長兼第二支隊司令;陳毅任軍長,他任副軍長;華野成立,他又先下一任過副司令兼參謀長。這些職務大將中無他人可比。
8、大將——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羅瑞卿,華北野戰軍的代表。他的軍事成果和指揮能力都很一般,資格也不出眾,是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當時的職務為公安軍司令兼公安部部長,作業性質特殊與最高層直接相關,毛澤東對他較為欣賞,是黨內軍內正在上升的人物,廬山會議後也正是他接任了黃克誠總參謀長和軍委秘書長的重要職務。
9、大將——王樹聲(1905-1974)湖北省麻城縣人王樹聲,紅四方面軍的代表。與元帥中徐向前的情況一起,儘管王樹聲戰爭中沒有驕人戰績,甚至在解放戰爭中的職務低於大都大將,但他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僅此一項足以保證他的大將軍銜。授銜時他的職務與陳賡相同,都是國防部副部長。
10、大將——許光達(1908-1969)湖南省長沙市人許光達,做為紅二方面軍在大將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終,也是十大將中爭議最大的人。他的職務、資格、戰績明顯低於其他的人,並且在赤軍中僅擔任師長,對紅二方面軍的代表性都嫌缺乏。由於紅二方面軍產生的高級將領本來就少,參謀長李達因資格有限而掃除在大將之外。而曾擔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的蕭克,本是最有資格的人選,但他在長徵時支撐過張國燾的路途,又與此刻主持軍委的彭德懷冰炭不洽,加上他當時操練總監察部副部長兼陸軍操練部部長的職務較低,故而沒得到大將的方位。
頒發許光達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在於,我國當時在藉助蘇聯樹立自己的裝甲兵,為了對等商洽,我國的裝甲兵司令應與蘇軍的軍銜相同。作為裝甲兵司令的許光達也就水到渠成地獲得了大將軍銜,在各兵種的主官傍邊成了特例。